#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记忆中的年味

刘雪婷
2023-02-16
851
       1974年,我们全家随父亲从南方来到林区,全家7口人在板夹泥房子里度过了5年时光。虽然房舍简陋、生活清贫,但生活在这里的日子,却让我们感到喜庆、欢乐、温暖。
       当然,最开心的日子,还是在过年,那时虽然物质匮乏,但每家每户在春节前就开始忙碌。进入腊月,大人们会给孩子缝制新衣服,小年后,家家户户都要拆洗被褥、窗帘、门帘,还要将屋顶、墙角的灰尘和蜘蛛网清扫干净,就连鸡架都要彻底打扫一番。家里大一些的男孩会带着弟弟、妹妹,用柳条筐把院子各角落里的积雪清理到大门外。老人们常说,穷富都要亮堂儿的,可不能把前一年的灰尘带到新年来。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蒸豆包、馒头、包饺子,冻好后存放到仓房的木箱或缸里,年货备的多的人家,几乎整个正月都不用蒸馒头了。
       腊月二十九,我家也正式进入迎接春节的最后准备阶段,母亲把洗好的门帘、窗帘挂好,晚上,再将那只毛色最艳丽、体型最大的公鸡宰杀,收拾利索炖到锅里,父亲会把平时难得一见的猪肉、肘子、小白鱼端进屋,闻着小鸡炖海带的香味,想着明天这些肉类就会变成满桌佳肴,我们也按捺不住喜悦,更期待春节快点到来了。
      大年三十,天还没亮,兴奋的我们早早醒来,紧接着,窗外便传来了鞭炮声,还有二踢脚飞到天上的炸响声,春节就这样来了。只听父亲喊道:“起床了”,我们便一个鲤鱼打挺儿,迅速穿衣起床。父亲小心翼翼打开卷成筒的年画,母亲早已熬好了浆糊,我们争着帮父亲递笤帚和浆糊,不一会儿,年画就贴好了,此时的小屋因为贴上了五颜六色的年画而亮堂起来。随后,父亲就带着大弟弟去屋门、院门、仓房贴上喜庆的对联。
      匆匆吃过早饭,父亲和母亲就在厨房开始忙碌,精心准备丰盛的午饭。我和姐姐剥葱、蒜、洗菜、打下手,青色的油烟、袅袅的热气随着肉块在锅里“滋啦”的炸响声慢慢飘出,我们闻到了诱人的香味,禁不住流下了口水。
      中午十二点,我们盼了整整一年的饭菜终于摆到了小炕桌,好丰盛啊!父亲最拿手的酸菜扣肉、红烧肉、干炸肉段、干炸小白鱼、瘦肉炒姜丝,母亲最擅长的海带炖鸡块、醋溜白菜片、干蘑菇炒肉,还有在节日才能吃到的咸鸡蛋、油炸花生米,瞬间摆满了炕桌。父亲烫了一盅白酒,浓烈的酒香便立即散发出来。开饭前,父亲会带着几个弟弟到院子里放一挂鞭炮,寓意风调雨顺、平安健康。等到鞭炮燃放后,他们便捂着冻红的耳朵迅速跑进屋子里,全家人围桌而坐,盼了365天的团圆饭正式开始了。
       我们举起筷子夹着香酥的肉段、软糯的扣肉,捧着几乎一年才能吃上一次的大米饭,别提有多香了。当我们快要吃饱时,父亲的脸都红了,别看他平时对我们很严厉。过年时,态度却变得温和多了,脸上一直挂着笑。
       大快朵颐后,只感到胃里空前的饱胀、舒服,肚子也吃得鼓起来了,我和姐姐赶紧捡碗盘。期间,母亲忙碌着,不知从哪里取来了冻梨泡到盆里,等到收拾完毕,我们用刀敲去外面的冰壳,坐在炙热的火墙前,用牙咬上一口,便能用力吮吸里面的汁液,冰凉、酸甜、爽口。
       此时,微醺的父亲已躺在炕上睡着了,我们姐弟几个换上了新衣服,我和姐姐扎上艳丽的绸子,往兜里揣上一把瓜子、一些鞭炮,就跑到邻居家找小伙伴玩。
       天快黑时,我们才跑回家,父亲已经把灯笼扎好了,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把燃着蜡烛的灯笼升到院子里的木杆上,抬头望去,小村里好多人家的灯笼也都挂到半空中了,有柿子形、五角星、小鱼……因为有了这些漂亮的红灯笼,小村也变得十分热闹,喜庆极了。
       大年初一早上,我们姐弟几个躺在温热的被窝里不想起床。母亲一边煮饺子,一边催我们起床。闻着饺子香味,我们迅速起床,吃过饺子,换上新衣服,挨家挨户去拜年。小村地方不大,人家不多,不到一上午,我们就都拜过年了。
       初二早上,父亲会给我们做打卤手擀面,初五,母亲则会按照习俗包饺子。初六开始,父亲便会开始督促我们做功课,那时的正月十五,没有元宵吃,母亲会准备几道菜,让我们美餐一顿。如今想来,这记忆中的春节,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时光,让我永生难忘。(钟寿军)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