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兴安月是心间月

朱容颉
2023-11-23
4302

任凤杰

      夜半醒来,被窗前射进的一片洁白的月光所惊,了无睡意,于是看着满天的洁白发起呆来。忽又想起那晚的月光,如水一般、迷漫在山林间的雾一般的月光。

那是几年前,秋日的一天,我随同事去外镇出差,离开时,已是满街灯华。汽车沿着道路疾驶,我们几个闲聊着,不知何时便没了下文,同行的大哥已轻微起了鼾声。我和司机轻笑着,他让我也眯一会儿。我答应着,却没有睡意。不知何时,车窗上起了雾,用手擦去窗上的雾气向外望去,却见一轮圆月在山岭间,我们向前,它也向前,时而跳跃在山岗,时而隐没在林间。月光将山野映照的如铺了一层白霜,令人生起一股凉意。月影的变幻让我想起了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对月光的描写: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  奏着的名曲。而我见到的这兴安林海间的月色,却像一支清远悠扬的笛音,拨动着人的心弦。

      我望着月色下的山林,刚才兴奋的情绪已散去,却生起些许情绪。只是行走在家乡的月色中,我没有乡愁,只有淡淡的说不清楚的思绪。这情绪就像这月光,朦朦的,像微醺时看人的眼光。不禁想起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听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那是战士保家卫国的思乡的惆怅。大漠苦寒,塞外秋月,再加上不知何处传来的笛声,如泣如诉,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到这幽远牵肠的愁绪来。纳兰容若也在《浣溪沙》中写到“残雪凝晖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那是失去知音爱人万念俱空的沧桑,月光冷清,笛声销魂,令人不忍卒读。而席慕蓉更是将乡愁与月光、笛声联在一起写下了“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有月亮的夜晚常有,而山间行驶中的月色却是没有体验过的。我想我可能是太热爱这兴安的月了,眼光望向窗外,看月下景色的变换。树影映在地上,有的如尖尖的长枪,有的似绽放的花朵,有的则像匍匐着的动物,仿佛在伺机而动。月光的映照下,山野更显得崔嵬,安静和神秘。

      汽车驶过小桥,月下的河水波光粼粼,几只鸟雀扑棱棱掠过水面,将月在水中的影子击碎,荡起一道道的波痕,倒是映了陈与义的“长沟流月去无声”来。月与水总是相得益彰。临水观月,我总会想起南宋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张孝祥文采过人,正直磊落,文如其人,诗、词文、赋俱佳,一心渴望抗金北伐,光复国土,但却仕途坎坷,屡次被罢官,终不得志。这首词正是他被罢官后,在中秋节前从广西经湖南路过洞庭湖时所作。“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可谓是他人格的写照,只有心地纯洁无私的人才能有这样的情怀,笔墨才能如此澄明干净。

      汽车进入山道,月亮躲在岭后,道路两旁的杂草灌木黑影立现,逼仄着向人压来,犹如要将时空穿越,我调整下呼吸,只抬头去寻那月亮。它却捉迷藏般不肯显露,而当我泄气似的收回目光时,却见它在另一侧的林间探出半个头来。原来山路弯多,我迷失了方向,它其实一直都跟在我身边呢!

      到家时,已近半夜,月光将小院照的如白昼一般,能看得到不远处的淡淡炊烟。我静坐在门前,月华抚额,如置身于生命的光亮中,仰望天空,想要寻找一下它可曾有与往日的不同,只觉除了格外明亮外,并无异常。其实有过许多月下行走的经历,尤其是在没有路灯的路上,若有一轮明月,胆子也比平日里要大许多。月随人行,仿佛是有人提着一盏明灯为我们指路一般。月光柔和,照在树木、花草上,轻纱薄雾一般,仿佛万物自身自带着光,清晰却不耀眼。花前月下最是浪漫诗意,月光虽然无感,却清凉澄明,让人内心明亮,温柔渐生。

      也曾无数次仰望夜空,渴盼触摸月亮的光芒。“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月亮亘古未变,皎洁的月光穿越时空而来,映照着世事浮沉变化。在暗夜里行走的人,多么希望能有一缕月光相伴啊。今夜,我与月色为友,带着温柔的心,去体会生命的丰盈。

      一样的月光,不一样的心境。月色迷人,无论是什么季节,无论是在山间还是在水边,不论你是在室外还是在窗前。只要月光照在心间,便是一样的明亮澄澈。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