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编者按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作为我国重点国有林区之一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生态主体功能区面积为10.67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984条河流和120万公顷湿地是黑龙江、嫩江的发源地,在这片土地上有1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4个省级湿地公园。湿地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碳汇制氧、净化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报生态版将陆续推介国家级湿地公园、省级湿地公园,带你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近日,甘河国家湿地公园监测人员用红外线监测仪拍到了狍子,很是可爱,它们或栖息于雪地,或悠闲散步于白雪皑皑的甘河岸边觅食,萌萌的模样真是惹人怜。其实,吸引人们眼球的不仅是惹人怜的狍子,还有甘河国家湿地公园那一年皆盛景的模样。春天,这里万木争春,春花烂漫,满山遍野的杜鹃迎雪怒放,如浪似火;夏天,这里群峰滴翠,清风送爽,芳草如茵、繁花似锦;秋天,这里野果飘香,层林尽染,姹紫嫣红;冬天,这里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分外妖娆。1961年,老舍曾来到甘河采风创作,在甘河国家湿地公园20公里处游览时,灵感迸发,留下诗作:蝉声不到兴安岭,云岭风清暑自收。高岭苍茫低岭翠,幼林明媚母林幽。黄金时节千山雪,碧月溪潭五月秋。消息松涛人语里,良材广厦遍神州。
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半壁江山”,甘河国家湿地公园也不例外,总面积为3964.95公顷,有典型的高纬度地区永久性河流、草本沼泽、森林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系着内蒙古大兴安岭生物多样性,是高质量绿色美丽发展的生态名片。据资料和监测数据显示,甘河国家湿地公园内原始的生态系统和多样化的生境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里拥有植物102科251属512种;动物26目60科215种;湿地鸟类14目36科147种;湿地兽类4目9科25种;鱼类5目9科33种。
甘河森工公司汲取文化名人老舍、叶圣陶、翦伯赞来甘河采风的文化背景,统筹设计好湿地公园科普馆方案,进一步完善提升公园基础设施,对湿地生态和文化价值进行调研,科学规划景观景点,进一步挖掘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甘河独有的森林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康养文化,实现甘河林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加紧推进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展厅建设,同步完善自然·湿地展厅、湿地·生物多样性展厅、湿地·四季微缩景观展厅、湿地·走廊展厅、湿地·沙盘展厅5个展厅基础设施建设,微缩了湿地“春夏秋冬”四季造型景观,利用声光电等多样化的视听效果、多媒体互动展示技术,来呈现春夏秋冬的特色生态原貌,利用玻璃栈道巧妙地将“沉浸式”体验融入湿地公园,利用地形沙盘、实景重现、环幕投影,复原了甘河地区地形地貌,各个生态功能区的林场、管护站、瞭望塔站点等,真正让科普展馆成为职工群众亲近自然、休闲游玩的绿意空间、幸福乐园,让职工群众增长生态保护知识。
在甘河国家湿地公园还有一处吸引人的景点———红柳河景点。每到春季来这里游览的人都络绎不绝。红柳河景点,位于甘河森工公司生态功能区20公里处,登上栈桥抬眼望,这里山水互为映衬,在这里可以赏红柳杜鹃,览水光山色,看红柳婆娑,不胜惬意。这里也成为一些登山爱好者、摄影爱好者、驴友的重点旅游目的地之一。
“文化”+“旅游”,常被人们比作“诗”和“远方”。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们规划大白山———甘河镇———阿里河嘎仙洞自驾游路线,打造集风光游、森林游、体验游于一体的文旅项目,擦亮甘河林区‘森工+美食’产业品牌,深度挖掘森工文化,游鲜卑古道驿站,畅饮鲜卑源啤酒,推介甘河特色麻辣面、干豆腐、鲜卑源啤酒等特色美食,以健康饮食为基础发展生态食品产业,培育“后备箱”经济,为大众提供绿色健康服务,这也是甘河务林人借力生态实现全域旅游优势产业集群发展的有益探索。”甘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主任田云波如是说。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最难熬的就是极寒天气对野生动物的监测,这也让湿地监测员石文才对这片湿地有了别样的感情:“三九天特别冷的时候,我们早晨到密林中布置监测仪,因为天气寒冷,大衣、裤腿上都是霜,随着检测到的野生动物类越来越多,湿地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感觉我做的工作特别有意义。”
甘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实行“林长制”,党员干部组成5个巡护小组,每天对监测站、观测点等地进行巡护,往返巡护近170公里,密切关注野生动物情况,还在原有公园内水质监测点的基础上,将监测范围扩大到甘源林场甘上生态功能区,建立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努力提高监测工作科学化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甘河国家湿地公园如同一条秀丽的玉带,满载着葱茏的绿意、蓬勃的生机,诉说着山水为邻、生活有岸的悠闲与静谧,见证甘河林区的发展和变迁,构筑了一道坚固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在甘河这片广袤的森林和土地上散发着独特的光芒……(隋海涛 慈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