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再强壮的心脏也禁不起这八种折腾

王琦
2024-11-04
1555

                                                                       刘健 

       每年秋冬季节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面对未来一波波的寒潮突袭,学会如何保护心脏尤为重要。 

    日常生活中,很多事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是损害心脏健康的大隐患。以下就为大家盘点心脏很“怕”的八件事。  

      起床太猛  

      清晨,尤其是冬季的清晨,是心脑血管急症的高发时段。从“半休眠”的状态苏醒,我们的呼吸、心跳会瞬间加快,血流加速,这对心血管的考验比较大,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策 

    老年人和高血压患者,起床时别着急,可以先“赖床”5分钟,伸伸懒腰,动动手脚,再慢慢坐起来,之后再缓慢起床。  

     久坐不动  

      久坐已经成了时下不少人的生活常态,用电脑、刷手机、看电视等不是坐着就是半靠着。长时间久坐,会减慢血流速度,容易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很可能会堵塞大脑和肺部血管,甚至发生猝死。  

      对策 

       大家适时活动起来,不要长时间坐着。工作时可以尝试站立办公,娱乐时可以每30分钟起来活动一下,喝点水,放松肩颈,活动手脚,然后再继续。  

       吃得太饱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日常饮食可能比以前春节饮食还要好,每天都是一桌好菜,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吃多了。饮食摄入太多,会提高人体代谢需求,心脏需要加倍工作向外泵血。可是,大量血液流向负责消化吸收的胃肠道,心脏自己的供血就会减少,这些情况容易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前面提到的坐久不动人群,往往在活动少的同时还会吃大量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品,长此以往容易引发肥胖。而肥胖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对策 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饮食中多增加杂粮、富含纤维的食品,减少糖、盐和脂肪的摄入。  

       睡眠质量差  

      好的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休息,心脏在睡眠期间节奏放慢,也能获得调整和修复。但是,研究发现,睡眠时间少于7小时或者大于9小时,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有的人睡眠时还会打鼾,影响睡眠质量,甚至睡眠过程出现呼吸暂停,这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这类患者的血压往往很难控制,还容易诱发心律失常等心脏病。  

      对策 

      不要熬夜,养成规律作息习惯,躺下之后不要看手机。如果出现睡眠问题,比如入睡困难、频繁苏醒、睡眠打鼾等情况,可以到睡眠专科进行诊治。  

       天气太冷  

       气温降低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减少皮肤散热,起到保暖作用。但血管收缩也会引起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者脑出血。  

       对策 秋冬季外出要做好防寒保暖,寒冷天气建议用温水而不是凉水洗脸,洗澡间环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洗澡后着凉。另外,高血压患者应在冬季加强血压监测,尽量把血压控制平稳。  

       情绪过激  

       过度的不良情绪或者精神压力会引发心理应激,增加心脏负荷,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可能会导致心肌损伤,甚至引起心脏病发作。  

       对策 及时疏解情绪和压力,用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劳逸结合,积极面对,放松身心。  

       用力排便  

      不少中老年人存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情况,血管的弹性较差,用力屏气排便时,腹压升高,可能会诱发血管破裂出血,引起心脑血管事件。  

      对策 患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避免过度用力排便,如有便秘情况,可尝试口服乳果糖或使用开塞露等,或者寻求医生帮助。  

       锻炼太过  

      适当运动可以提升心肺功能,有助心脏健康,但是没有运动习惯的人突然剧烈运动,或者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会导致血压突然升高,心率过快,可能会引发心肌缺氧。尤其是原本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容易诱发心肌梗死。  

       对策 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让自己身心舒适的锻炼强度,并且循序渐进地提高运动强度。老年人或者有慢性疾病的人尽量避免对抗性运动,比如足球、篮球等,可以选择温和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据北青网)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