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检查站里的“老兄弟”

凌鹤闻
2025-07-17
527


□沈立婷 姜文宇


夏日,温暖的阳光照在满归森工公司下乌力吉气防火检查站的站房上,一块锃亮的“林政防火检查站”铜牌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


今年56岁的检查员刘立国和54岁的检查员李建国,这对搭档了24年的老兄弟,正用他们特有的默契重复着每天相同的工作———一个登记过往车辆牌照及司机姓名,一个手持遥控器,随时做好开启和落下电动栏杆的准备。


刘立国和李建国不仅是从小到大的朋友,更是工作中的好搭档。因为他们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每年防火戒严期,兄弟俩都被路过检查站的人称为“黑脸门神”。近几年,随着自驾旅游的兴起,开车自驾的游客日益增多,很多外地游客对栏杆堵路下车登记表示不理解,有人甚至口出恶言。可兄弟俩有自己的方法,他们不急不恼,本着文明服务的原则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和登记。李建国说:“人们都说我们这里是‘天下第一杆’,没人可以无证从这儿经过,似乎不近人情。但这里是通往黑龙江、漠河的交通要道,护林防火不能有一丁点儿的疏忽,把好这道‘门’是我们最大的责任!”


为了增强游客的防火意识,他们找来了扩音器,24小时不间断播放《森林防火条例》,并给过往车辆发放宣传单,让司机知道,进入林区防火第一。进入旅游季节,很多游客看到检查站造型美观,纷纷下车与检查站合影留念,有人甚至就在管护站前吃饭休整。兄弟俩一边化身“活地图”,为游客介绍来往路线和可供参观的景区景点;一边为游客提供热水等生活物资,当游客满意地离开时,他们总是默默将游客留下的垃圾收拾干净,保持检查站环境干净整洁。


去年9月末突降大雪,有多台外地车辆因没有安装雪地胎而滑下公路。刘立国直接将自家的装载机开到卡站,方便及时救援,有人问他这是图啥?他说:“举手之劳而已,咱们林区人要给外地人留下好印象,人家才会愿意来呀!”这一刻,大家看到的是“黑脸门神”的那颗善良的心。


一转眼,两人已相伴走过20余年的工作岁月,结下了如亲兄弟一般的深刻友谊。刘立国记忆最深的是2005年的冬天,“那时太难熬了,晚上将近零下50度,白天零下40多度,我们哥俩要对每辆车的木材运输证和木材检疫证进行查验,对每辆车的车牌号进行登记,一宿几乎睡不上几个小时……”刘立国回忆说。


那时运输车为了抢时间,几乎是清晨2点就入山,晚上10点以后才回来,当时的检查站还是一个狭小的砖房,两人不停地往火炉里添干柴,还是感觉寒意透骨,还要不停地出门手动拉开卡杆,借着车灯核对运输证和检疫证上的编号。“老李性子急,车笛一响他就往外跑,生怕耽误了司机卸车回家的时间,有时候忘了戴手套,手被冻僵,遇热又红又肿,看着就让人心里不舒服。”刘立国说到这时声音有些哽咽。李建国闻言笑了,被风吹得黝黑的脸有些腼腆。那时,因为看到老李冻伤的手,刘立国反复研究,在堵卡杆的一头安装上一个电动的“电葫芦”装置,可以使用遥控器控制栏杆的起落,结束了检查站40年由人工拉动卡杆的历史。看到卡杆在遥控器的控制下慢慢升起的那一刻,兄弟俩相视一笑,都为彼此感到骄傲。


这些年的记忆,李建国总结为三个词:寒冷、忙碌、感恩。他觉得自己十分幸运能和刘立国这个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互相扶持、风风雨雨走过这么多年。检查站的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兄弟俩伫立在检查站门前,像两棵生了根的樟子松。眼见还有几年他们就要光荣退休了,刘立国说:“退休以后,我俩找一个地方抱团养老。”李建国则说:“我会将自己那点‘识人断物’本领教给年轻人,希望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守护好这里的山山水水。”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