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本报通讯员 潘志鹏
他曾是大学校园里的意气少年,如今身着迷彩服,手握巡护地图,脚踏万顷林海,以青春之名诠释责任,用汗水书写担当。他就是阿里河森工公司阿南经营管护中心管护员张源成,一名“90后”新时代务林人。
2019年大学毕业后,张源成在内蒙古筑业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担任预算员,工作稳定、环境舒适,且回家也方便,但对于从小就怀有林海情的张源成来说,始终缺少一种“归属感”。2022年,内蒙古森工集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工勤技能人员,得知消息后,张源成心潮澎湃,瞬间迸发出走进林海、守护绿色的热情。于是,他辞去已有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备考中。随后,凭借出色的表现,成功考入阿里河森工公司阿南经营管护中心,完成了角色的华丽转身,开启了他的“林海人生”。
来到新岗位后,张源成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守护这片林子,成为对林区有用的人。为了尽快胜任新角色,他主动向经验丰富的老护林员学习,利用业余时间钻研森林防灭火、森林经营、管护巡护等专业知识。凭借着一股子“钻”劲儿,短短一年的时间,他便掌握了巡护、防灭火、病虫害识别等多项技能,成为管护中心的“多面手”。
巡护工作在外人眼里是一份“苦差事”,但“乐天派”的张源成却将这份“苦差事”当成锤炼自己的一场修行。每次日常巡护时,他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也不会遗漏任何一个细节,巡护足迹遍布管护责任区的每一个角落。他从不言苦和累,无论是在酷暑难耐的“三伏天”巡护,还是行走在风雪交加的陡峭山路,他始终走在最前头,从不让自己掉队。如今,日复一日的坚守,不仅换来了生态功能区的安全,也赢得了同事和群众的一致好评。现在回忆起当初开始巡护时的点滴,张源成仍记忆犹新,他笑着说:“刚开始巡护时,腿都走软了,但每次看到自己走过的痕迹标注在地图上,心里总感觉特别踏实,守护好这片林海,不付出辛苦哪能行。”这份执着,来自张源成对工作的热爱,更源自于他对这片绿色深深的爱。
身为青年管护员,在日常巡护中,张源成特别注重对提升群众生态保护意识的宣传引导。他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管护责任区内的养殖户家中,用朴实的语言为群众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有效增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勇挑重担,不畏困难。”是张源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24年7月,阿龙山林区突发雷击森林火灾,火势迅猛,形势严峻,张源成马上报名,随队驰援火场。面对复杂多变的火情,他和队友们连续奋战9个昼夜,浓烟熏黑了脸庞,汗水浸透了衣衫,体力严重透支,但他从未退缩,始终坚守在火场,直至圆满完成任务。参加工作的3年间,张源成多次参与扑火战斗,从第一次面对大火时的经验不足,到现在的向火而行,他也从性格文静的大学生渐渐成长为火场上的“战士”,护林队伍中的“尖兵”。
在阿南经营管护中心,提起张源成,熟悉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那是个肯钻肯干、护林责任强的年轻人!”。而面对赞誉,张源成始终谦逊如初。他总说:“我年轻,为大家、为这片林子做点什么不算啥。”作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张源成时刻将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每当生态功能区内的村屯居民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时,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参与抢修、组织救援,时间长了,他也成为大家心中可信赖的“守护者”。
从青葱校园到莽莽林海,张源成如同林海中的一棵新苗,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生长、蓄势待发,用自己的力量书写着属于他与茫茫林海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