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全运惠民 健康中国
航空航海模型项目24年后重返全运会:千鹰竞翔 百舸争流
7月8日,浙江队选手在准备模型舰船。
新华社记者 夏一方摄
7月中旬,流经天津市南郊的独流减河热闹了起来,响彻上空的马达轰鸣声、弥散在空气中的淡淡汽油味,使得一些远处的行人将目光投向河面的“百舸争流”以及上方的“鹰击长空”。7月8日至15日,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项目航空、航海模型比赛相继在此举行。就在比赛期间,赛场见证了持续高温到暴风骤雨等极端天气,参赛的各种模型也遭遇到了真实飞机、舰船在航行途中所能遇到的恶劣条件。不过高温和大雨都没能影响到参赛选手的热情,毕竟航模项目已经离开全运会太久。
回归,也是圆梦之旅
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开始,航模运动便是正式比赛项目,在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后,航模比赛离开了全运会的舞台。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始之前,航模项目已有长达24年的时间未进入全运会。
在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王雷看来,虽然航模运动一度远离全运会,但并没有就此沉寂,而是换了一种生存的方式。本届全运会的航模比赛中,共有128名选手跻身航海模型的决赛,139名选手成功晋级航空模型的决赛。“全运会设航模比赛的消息一发布,各地就迅速组建了队伍,足见航模运动现在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王雷说。
24年后航模运动重返全运会,也让不少老运动员和爱好者激动不已。已经70岁的天津队选手王书人是中国航模运动界赫赫有名的人物,此前曾参加过第四届到第七届共4届全运会的比赛。如今,第五次登上全运会赛场的王书人激动不已:“这次航模回归全运会,对我而言是一次圆梦,我不指望取得多好的名次,但会享受这个过程。”
“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能有机会参加全运会,无论最终成绩如何,这都已经圆了我的梦想。”59岁的河南队选手侯伟感慨。24年的空白,亏欠了太多航模人的梦想,这届全运会则是属于他们的圆梦时刻。
传承,师徒父子竞技
作为本届全运会天津航模队的负责人,李军在24年前的第七届全运会上曾和王书人“并肩作战”。但之后,随着航模项目离开了全运会舞台,天津航模队也解散了。在离开航模队之后,李军曾做过门卫等工作,但都没有放弃对航模的热爱。“第七届全运会后不少航模运动员都选择了退役或者转行,不过对航模运动还保留着感情。”同样参加过第七届全运会的河南队选手王云飞介绍,其中不少人都在进行航模推广方面的工作。王雷也表示,第七届全运会的航模比赛培养了不少航模运动的骨干,为之后项目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本届全运会的航模比赛赛场上,曾参加过第七届全运会的老将并不鲜见。新疆队的韩新平获得了本次比赛国际级线操纵特技(F2B)的银牌,十几年前,他可是该项目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巨星。从1994年到2002年间的连续5届世界线操纵航空模型锦标赛上,韩新平代表中国队获得了个人和团体比赛的五连冠。
而在本届全运会上击败韩新平的,则是他的“徒弟兼队友”杨钧。2010年以后,杨钧已经接过了韩新平的接力棒,能够在世界大赛中“披金戴银”。在本届全运会上,不少年轻人脱颖而出,新疆队16岁的小将安天石便力压一众高手获得了国际级遥控直升机(F3C)的冠军。
除师徒同场竞技外,上阵父子兵也是本届比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作为航空模型比赛年龄最小的运动员,12岁的徐乐瞳在国际级线操纵特技项目中已是青少年组的世界冠军,这次和父亲徐辉一起参赛。航海模型赛场上未满11岁的冯省鉴,则和他父亲冯群亮搭档参加仿真航行对抗的比赛。虽然航模运动在全运会中的地位有所起伏,但航模人的传承却从未中断。
发展,科技结合体育
重返全运赛场,中国的航模运动也希望借助全运会的平台,进一步促进项目的普及发展。“重返全运会,可能会掀起一波航模运动热潮!”王雷对全运会的带动作用非常乐观。
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任洪国则表示,“全运会的航模项目比赛得到了运动爱好者的积极响应与热情参与,参赛者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十几岁的孩子。通过发展包括航空航海模型在内的科技体育项目,也有利于激发广大群众对于航空航海事业的关注与热爱。”
不过,尽管有了全运会平台的助力,但航模运动若想实现普及却依旧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王雷表示,尽管目前中国航空协会已经批复了300个左右的飞行场地,但场地、器材、师资等方面依旧是项目发展的瓶颈。航模运动若要开发出新的场地,必须将自身融入社区、公园的整体规划中,在确保安全的同时统筹利用更多空间。
“航空模型和航海模型是仅有的两项科技体育赛事,在模型的制作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力学、物理学、设计学、无线电学等综合知识,同时还能带动大家科研创新的精神。”任洪国表示,走进校园,航模运动其实也有着先天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