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2017年8月,全运会行至第十三届。
东道主天津,迎来一届全新的全运。
全运惠民推动健康中国
58年流转,不忘初心全新启程
2016年,天津筹办全运会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的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这一年的8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三十一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这句熟悉的话语,也曾伴随全运会的诞生。
1959年9月13日,第一届全运会开幕,毛泽东主席为中华体育总会代表大会的题词“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成为全运会口号。
第二届(1965年):“敢于胜利 善于斗争”
第三届(1975年):“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
第四届(1979年):“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贡献力量”
第五届(1983年):“提高水平 为国争光”
第六届(1987年):“冲出亚洲 走向世界”
第七届(1993年):“以亚运精神办七运 以七运风采争奥运”
第八届(1997年):“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振奋中华民族精神”
第九届(2001年):“铸九运辉煌 展中华风采”
第十届(2005年):“拼搏2005 梦圆2008”
第十一届(2009年):“和谐中国 全民全运”
第十二届(2013年):“全民健身 共享全运”
口号是时代的镜子。从选拔人才到为国争光,从对接奥运到展现风采,全运会主题词的悄然变化,生动标注着当代中国发展进程。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2017年初春,津门百姓发现,街道社区、户外广告亮出第十三届全运会口号,第一句就是,“全运惠民 健康中国”。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回望,也是一次全新的出发。“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结合、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相融合,说到底,折射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总书记会见奥运体育代表团,天津市体育局局长李克敏都在现场。
“增强普通百姓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全运会才能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窗口和平台”。今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宣布,本届全运会实施七项改革,设立19项群众比赛项目成为最大亮点。这些项目,既有代表中华体育文化的龙舟、舞龙,又有展示时尚运动精神的滑板、攀岩,既有体现现代科技的航空、航海模型,又有群众喜闻乐见的乒羽、棋牌比赛。
首次取消金牌榜的全运会,赢得更多关注。
全国各地,“我要上全运”搅热城市乡村。马拉松群众项目,严格筛选后仍有4000多名业余选手跻身决赛。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更是点燃了人们的热情。“该下班了,报名点还排着长队,常常加班到晚上10点多!”现场工作人员感慨。
7月16日,航模空战决赛冠军、河南选手郭振民惊喜地发现,自己手中的金牌和正式比赛的一模一样。同样的办赛规格,同样的赛场标准,同样的赛事服务。这届全运会,田径、游泳、体操、乒乓球等26个大项全部接受全世界外籍华人华侨中的高水平运动员报名参赛。这届全运会,参加群众项目预赛的选手将近7万人。全民全运,深入人心。
全面融入带来全面提升
六年探索,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2017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天津民园广场。
第十三届全运会组委会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点燃全运会火炬,转交给天津市委书记李鸿忠。全运会倒计时进入最后冲刺。六年前,天津获得第十三届全运会承办权。全运会是天津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全国综合性体育盛会,而天津与体育的缘分却不止于此。
欧式风格的民园广场就是见证。它坐落在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五大道,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曾是东亚首屈一指的综合性体育场,也是中国第一个灯光足球场,它铭记着民族传统体育与近现代体育的融合,也刻录下百年来天津人对体育的钟爱。
走进设在民园广场的天津体育博物馆,这缘分一目了然:天津首创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成为1995年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第一个配套文件;天津培养出新中国第一批体育指导员,3万多社会体育指导员如今活跃在津门;全国首个群众体育节诞生在天津,至今已举办31届……
百岁民园也曾在岁月流转中迷茫。离开职业比赛支撑,球场长满荒草,栅栏锈迹斑斑。如今,修葺一新的民园广场面向大众,24小时免费开放。400米塑胶跑道,下沉式露天广场,茵茵绿草映着罗马柱长廊,城市体育客厅人气超旺,民之乐园翩然归来。
民园的回归,源于全运惠民工程。
体育设施统一规划,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健身场馆大幅增加,新建社区乡村公共体育设施100%覆盖。六成区县完成“五个一工程”,每个区县一个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游泳池、一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
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让人民共建共享。
全面融入带来全面提升。说组最实在的数字,“全运惠民工程”实施以来,天津人均体育场地2.15平方米,5000多个体育协会遍布津门,41.3%的天津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全市城乡居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达标率为93%。
六年筹办,深刻改变津门。今天,对于这座曾经发出“奥运三问”的城市,健康不只是产业,更是拉动经济社会进步的发展战略;对于一向钟爱运动的津门百姓,体育不只是看看球跑跑步,更是一种日日可享的生活方式。
全新模式依托全面深化改革
一条规律,让群众成为改革主体
一届全新的全运会,就是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
北运河右岸,始建于1958年的天津西沽公园见证了改革的甘苦。2014年春节,西沽公园体育健身中心还只有一个荒草丛生的废弃泳池。短短一年后,这里建成了天津首个气膜游泳馆,只收基本运营费用,最大限度惠及居民。
说到改造,首先是缺钱。怎么办?靠改革。怎么改?靠群众。集思广益,气膜游泳馆应运而生,钱省了,事成了。
小处入手、实处着力,对百姓胃口、合百姓心意,改革就有了底气。
不光泳池,西沽公园全部改造方案全程有群众参与。家住附近南口路的赵大爷刚从乒乓球台下来。来公园打球是他每天的乐事,更让他和老伙计们高兴的是,这个有几十张球台的球场,规划建设自始至终听取球友意见。“刮风咋办?加个围栏。下雨咋办?添个顶棚。晚上打球不方便?装上太阳能灯。地面用的渗水材料,也按我们的建议来!”
“政府让咱当主人,咱也不能乱花钱。”单就乒乓球场铺不铺地板、铺啥地板,西沽的球友们就自发考察了全市所有的公园球场。
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全民全运,可观赛比赛,也可以办赛。全运惠民,既受益于赛中,更体现在平日。
从投资到建设到管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民受益。赛艇航道、马术公园、沙排赛场相继建成,投资节省,品质提升。天津最北端的蓟州区下营镇,体育部门投建30条健身步道,引得附近乡村纷纷效仿,条条步道盘旋而上,山林野趣扑面而来。8月10日,下营镇入选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旅游大县添了新名片。
全运惠民,健康中国。8月27日晚,天津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当全运会主火炬点燃夜空的一刻,既是开始,也是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