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彼得潘综合症”的表现

王琦
2019-10-18
1999
       正常人在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上要符合其年龄特征,心理与生理年龄需保持一致。然而,在我们生活中象彼得潘这样长不大的成年人越来越多。他们喜欢“装嫩”,行事带有孩子气,这些成年人的思维及行为极其不成熟。
       这种心态如发展到极致,就会沉溺于自己的幻想,拒绝长大,这种心理的极端形式被称为“彼得潘综合症”,也被通俗称为“成人幼稚病”,心理学上叫做“依赖型人格障碍”。“彼得潘”有如下特征:
       不负责任:表现任性傲慢,过于自我中心,出现差错老爱怪别人。
       缺乏自信:恐惧失败,不敢勇于承担,面对挑战会找借口逃避。
       依赖心强:害怕孤独、寂寞,希望随时有人可以帮忙,满足任何需求。
       难于坚持:挫折忍受度低,行事稍有不顺或遭批评便易情绪化或放弃。
       关系障碍:与异性交往到需要给予承诺时,便会临阵脱逃,故不时更换伴侣,且对象越来越年轻,借以缓解被要求结婚组织家庭的压力。
       其他:穿着打扮如青少年,与本身年纪有所出入;迷恋卡通、漫画、电玩、玩偶、好奇心强,爱尝试新鲜事物,喜欢热闹气氛。
       帮助患者摆脱“彼得潘综合征”的最好办法是迫使他面对现实,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因为这类人本身想要自由,觉得周围的人不信任他,但是他自己幼稚的做法无法让人放心,所以需要长时间建立责任感。有些患者已经意识到了,也表示不喜欢目前和过去的一些依赖行为模式,但苦于无法改变。我们可以促其自问:有无改变这些行为的计划或具体方法。有无为自己制定幸福生活的一份清单。如何将这种积极的思维变成现实中的行为。如果能努力将这些积极的思维变成自身的行为,就有可能调动身上沉睡已久的积极力量和能力,从心理问题中解放出来。若总是停留在心有所动却没有实际行动状态,则永远无法改变依赖者的命运。
       由此可见,走出依赖、等待和幻想的心理陷阱,是走出“彼得潘综合征”惟一的途径。(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供稿公益心理援助热线7373777)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