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青春无悔 书写壮美森防人生

叶桐
2019-03-29
614

      在绿海碧波的林间、百鸟啁啾的天籁下,有一群以林海为战场、护生态为己任的“森林医生”。我就是这群人中普通的一员,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无怨无悔的奉献给了家乡的森防事业,用自己的辛勤汗水和执着的努力,书写了无悔壮美的森防人生。
      我于1992年从扎兰屯林业学校森保专业毕业,1997年到森防站工作,转眼从事森防工作已经是21个年头了。记得刚调到森防站的时候,森防技术力量比较薄弱,我和同志们一起上山抓昆虫标本,一起去深山调查监测,一起去防治发生地块烟雾防治。面对蚊虫叮咬、爬冰卧雪的森防工作,我始终能以“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林业有害生物是无烟的"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强、危害严重、不易除治等特点,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仅仅我们大兴安岭林区,每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就达到40万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亿元,成为造林绿化成果巩固、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的潜在风险源。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我们作为新时代森防战线的“森林医生”,深深的感觉到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深的感觉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有多重。在对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过程中,我和同志们不管是山高路险,还是刮风下雨,总是第一个出现在调查现场,从不间断。
      记得有一次,满归阿鲁林场火烧迹地蛀干害虫大面积发生,已严重影响了林木的正常生长,并有扩展蔓延的趋势。为保护森林资源、消灭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我带领站上两名同志跟随造林队上了山,一边指导鼠害防治,一边调查监测火烧迹地蛀干害虫,一住就是好几天,直至摸清了害虫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危害情况后才下山。下山的时候已是傍晚,已经没有顺风车了,我们走出支线到主干线时夜幕早已降临,还是没有车,北方的气候虽然白天炎热,夜晚却冷得出奇,正在发愁时,忽然发现了路边废弃的帐篷点,为了暖和些,我们就盖上废旧的破塑料,疲惫至极的我们竟然美美的睡着了。等到凌晨3点多,终于遇到了有熟悉司机的顺风车,到家时已经天亮,单位领导看到我们个个像从战场回来一般的满身尘土热泪盈眶,感动的说:你们辛苦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我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满归森防站连续八年被管理局评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先进单位;近年来,我凭着这些年对有关专业知识和相关经验的积累,在中国森防信息网、林海日报、内蒙森工森防网等媒体发表稿件1000多篇,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森防宣传先进个人;2016年获得林管局“十二五”森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在内蒙自治区举办的“中国梦劳动美森防技能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2017年度被林业局评为“优秀党员干部”和“优秀通讯员”,在管理局举办的林区QC成果发布会上,我撰写的研究课题《如何综合防治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论文荣获林区QC成果二等奖;2018年被管理局评为“林区最美森林医生”荣誉称号。
      “真正的强者都是含泪奔跑的人,所有优秀的背后都是苦行憎般的自律”,在诸多专业成绩面前,我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必须一如从前地勤奋努力工作,刻苦专研专业知识,关心帮助森防新同志。我多么的希望森防站事业蓬勃发展,通过森防“导师带徒”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森防职工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实现森防事业未来“后继有树,后继有人”;我多么的希望林区的职工群众提高保护生态安全意识,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高俊平)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