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来无事,师兄提议去凤凰山庄拍雪景,轿车驶出市区,沿着301国道向东南郊前行,沿途,成片的森林,起伏的山峦,美丽的雾凇,让人目不暇接。
绕过一道弯,冲下山,继续向前驶去,路的一侧,是平整空旷的雪野,几辆绿色的推雪车在工作。另一侧,是山峰。山坡上,一棵棵幼松像棋子一样整齐的点缀在雪地上。
“能不能看到狍子呢?”我是第一次去滑雪场,已经感到很新奇了,听师兄说山上有狍子,立即兴奋起来,集中目光在山坡上搜寻。突然,我看到一棵松树下卷起雪雾,凝神观望,原来是一只狍子,尽管离我们有200余米远,且它的体貌颜色跟松树枝干差不多,可我们还是看清楚了。
师兄立即把车就近停到一座简易小房子跟前,拿起他的“长枪短炮”,走到山脚下。我也拿着手机悄悄跟过去。看清楚了,那里有两只狍子,一只扬蹄刨着地上的积雪,不知道它是在玩耍,还是在找草吃;另一只在离它两米远的地方吃积雪上的枯草。尽管是零下35度的低温,也没有影响它们的胃口和心情,依然津津有味地吃着草。
师兄把相机架支好,调好焦距尽情地拍着,我也举起手机拍起来,尽管放大了画面,但因为距离太远,画面里依然看不到它们的身影,我只能看着师兄拍。
为了不惊动它们,我们的行动缓慢谨慎,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可我们的动作还是被狍子发现了,它们停下吃草,背对我们,将一团白得耀眼的屁股对着我们。
坡上坡下,两只狍子两个人,在冷寂的阳光下,在银色的山野中就这样僵持,气氛显得有些紧张。时间在一分一秒过去,两只狍子终于没有跨过心理防线,首先败下阵来,弹跳着迅速向树林中跑去。
“快看,那片山坳的茅草里有一只鹿。”
师兄小声告诉我,我揉了揉眼睛仔细看去,果然在枯黄的草木中看到了一只毛色是褐色,体型跟狍子差不多的小动物。
“那不是狍子吗?你怎么说是鹿?”
“你看它头上的角,狍子头上有角吗?”仔细看去,果然从它的头上看到树杈一样挺拔俊美的角,只是颜色跟树枝的颜色差不多。
那只鹿正低着头安详地吃着草,师兄把照相机挪到最佳位置,对准镜头连拍起来。手冻的都要僵硬了,可还是舍不得错过任何一个镜头。
“你看,这还是只梅花鹿呢。”
“你怎么知道的?它身上不都是清一色的黄褐色吗?”
按照师兄的手势,我把眼睛贴在镜头上看,天哪,果然是,我在它身上看到了朵朵梅花。
于是师兄又把支架连同相机一起端起来向山坡上走去,一步、两步、三步,那只梅花鹿浑然不觉,依旧在吃草。师兄继续往山坡上走时,梅花鹿开始警觉了,停止吃草,转过头,紧紧盯着山下这两个移动的黑影。师兄不得不停下脚步,他摆好相机,刚拍了两张,那只梅花鹿一路小跑向山林逃去。师兄用镜头追着它,直到它的身影消失在草丛中。
我们收起相机,回到车上,打开暖风,师兄一边搓着手,一边欣慰地告诉我,他每年都来这里拍片子,主要是看看野生动物们是否安好。
近年来,人们加大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在寒冷的冬季,山庄定期给野生动物投放食物,它们的数量在不断增多,每次看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情景,心里都很踏实。
□钟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