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履职尽责筑牢疫情防线—— 劳动节,他们这样过

王琦
2020-04-30
2701
刘亚男     
      有这样一群普通劳动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艰难时刻挺身而出,无私奉献,扎实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筑起了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
      陈育 行胜于言的坚守
     “在非常时期,让患者及时得到治疗,不出现对周围正常人群的传染,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责任。”4月27日,支援满洲里市人民医院开展境外输入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的陈育这样说。
      4月9日,内蒙古林业总医院27名医护人员组成支援满洲里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整装进发满洲里,支援满洲里市人民医院开展境外输入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主任医师、呼吸科主任陈育就是其中一员。
      今年的劳动节,陈育和同事们将在满洲里“抗疫”第一线,在治疗新冠肺炎患者中度过。
      面对来势凶猛的疫情,作为呼吸内科专家的陈育主动请缨,积极投身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战疫”中,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在抗疫前线,她和同事们以“救死扶伤,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不分昼夜参加会诊、制定诊疗方案,治疗5名新冠肺炎患者和10名疑似病患,她不畏生死,不惧艰辛,问诊、查体、翻阅病历、查看CT片、检验结果、出具诊疗方案……不错过每一个诊治细节,每天从早7时工作到晚19时。
      1月21日晚,乘坐了30个小时的火车,陈育终于和日思夜念的父母见面了。已经7年没有陪父母过年的她,今年早早请了探亲假,定好了去父母家的火车票。
      陪父母聊聊天、为他们按摩身体、给他们做顿饭……陈育十分珍惜与父母团聚的时光,但作为一名呼吸科的医生,她的心还留在了医院。当她在科室工作群里了解到医院刚刚接收了一名发热患者,虽然病人的其他检查结果还没有出来,但在看到病人肺部CT影像后,结合武汉已有新冠肺炎确诊和人传人的新闻,她凭着高度的职业敏锐性判定这是一张典型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影像。她立即买了回程机票,虽然有太多不舍,但是父母十分理解、支持陈育的决定。
      1月23日除夕夜的前一天清早,陈育提着还没来得及拆开的行李,告别了年迈的父母,坐上返程的航班。
      “这些年感觉亏欠家庭、亏欠父母的太多。即使在三年前母亲生了重病,我只是陪护了一个星期。”提及此事的陈育声音有些颤抖地说。
      陈育于1992年7月参加工作,她一直坚守在临床医疗岗位第一线,从一名普通的住院医师逐步成长为一名呼吸内科的专家,作为呼吸疾病治疗的正教授级专家,陈育已经不是第一次面临重大疫情了。
      2003年,非典肆虐,作为林业总医院非典专家组成员,陈育参加了呼伦贝尔市、伊敏及大雁地区疑似非典病人的会诊及救治工作。在2009年“甲流”期间,作为专家组成员,她积极投入“甲流”病人的救治工作,她始终坚持在一线工作,不畏风险,置个人生死和安危于度外。她十分清楚这项工作的风险性,但她总是冲在前面,在每一名发热留观或需要鉴别诊断的病员救治过程中亲力亲为,全程参与,直到病人治愈出院。
      正是凭借这种高度警觉性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特殊时期里,她穿梭在各个病房,一刻不敢放松警惕,规范护理操作,培训医护人员,强化医护人员防护力度,与科室医务人员一起,共同战斗在第一线,筑起了一道防治流行病的健康屏障。为病人的康复做出了自己的应有贡献,践行了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使命。
      1月27日,作为呼伦贝尔专家组成员,陈育来到满洲里市人民医院参与两位确诊患者的救治。为了工作需要,也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她毅然剪掉留了多年的长发。
      随着呼伦贝市莫力达瓦自治旗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月12日至3月末,陈育又先后两次紧急前往莫旗进行会诊治疗。
      在她和专家组其他成员及满洲里、莫力达瓦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治疗工作迅速有效,7名新冠肺炎患者及5名疑似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及时避免了疫情的传播。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呼吸内科作为专业科室,先后派出5名医生、2名护士参加林业总医院“援鄂”及“援莫”医疗队,投入两地区的救治工作。
      作为呼吸科学科的专家,陈育在平时工作中对专业的执着精神深深感染着科室每一位医生。她以自身的经验向年轻医生做细致指导,激发临床医师尤其是年轻医师对科研的兴趣,为林业总医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人才。多年扎实的工作经验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带动了整个团队的医疗水平提高,这也为驰援湖北和援助莫旗的7名医务工作者圆满完成任务奠定了坚实的业务基础。在内蒙古援助湖北省的医疗队伍中,郭丽丽、李亚男这两名主治医生就是陈育亲手带出来的业务骨干。
      在疫情最严重时期,陈育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驰援湖北医疗队,也随时做好驰援湖北的准备,但按照呼伦贝尔市卫健委的安排,她留在了本地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作为医院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和呼吸科主任的她,沉着冷静、有条不紊地应对一切困难。她不仅参与院内“发热病人”鉴别、诊疗、会诊及院内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还要承担科室日常医疗及行政工作。在科内有7名医务工作者援外,人员严重不足,危重病人多这种极其特殊的情况下,她合理安排工作,指导科室年轻医生进行临床工作。她严格执行节假日查房制度,无论在任何时间只要有危重疑难病人,第一时间参与抢救工作。她作为专家在满洲里、莫力达瓦援外时,随时通过电话和视频指挥科内工作,诊断治疗危重患者,在她的辛苦努力下,呼吸科新冠肺炎防控、治疗及医疗护理安全工作得到了医院的认可。
      面对疫情,医务人员展现了不惧生死,义无反顾、冲锋在前的精神风貌,涌现出了一批勇于担当、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彰显了新时代最美劳动者风采。呼伦贝尔市总工会决定授予陈育“呼伦贝尔市疫情一线医疗卫生战线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授予内蒙古林业总医院郭丽丽、李亚男“呼伦贝尔市五一劳动奖章”。
      魏秀芝 为业主站好岗
      在疫情面前,社区被看作是第一道防线,社区的物业工作人员、志愿者成为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他们没有防护服、隔离衣,只有一只口罩,在寒冷的环境下开启“硬核”防控模式,把为小区居民的服务做到细致入微,守护着居民“最后一米”的平安,成为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不可或缺的基层力量,魏秀芝就是这群人当中的一员。
      “我们是大年初一接到上级命令,初二小区开始进行全面的消毒工作,初七小区封闭,我们开始守住小区东大门。”魏秀芝回忆着说。她已在和谐园小区物业工作多年了,相较往年的春节,今年显得尤为紧张繁忙。
      小区封闭后,魏秀芝和同事们被安排在小区东门值班值守,负责对小区进出人员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早上7点魏秀芝准时出现在小区东门门口,和同事两人组成一组,因为天气寒冷,魏秀芝和同事都是10分钟或者20分钟一换岗,“我们是全副武装,棉帽、口罩、羽绒服外面还裹着军大衣、棉裤外面又穿了一层羽绒裤、雪地鞋,那也禁不住寒风刺骨,但这种时刻,我身为党员必须要冲锋在前,不能退缩。”回想起这两个月来的值班站岗,她坚定地说。
      “您好,请您进行登记或者用手机扫码。”这句话从早7点到晚7点魏秀芝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有时碰到配合工作的业主,都会主动积极进行登记,碰到不太配合的业主还要进行耐心地讲解和劝说,只有在换岗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她会在门卫的岗亭里喝点热水驱寒润喉,等轮到她出来站岗时,她会及时替换同事,不让其他同事在寒风中多呆上一分钟,几天下来,魏秀芝不仅瘦了一圈,嗓子也哑了,“没想到,咽炎成了我的职业病。”她打趣地说道。
      每天的午饭时间,是魏秀芝难得的轻松的时刻,一般她和同事们都是吃盒泡面就充当午饭了,有时也会从家带点饭,但由于条件限制不能加热,早上带来的饭到中午时早已凉透,她说:“非常时期,这些困难都可以克服,有时小区里的居民还会给我们送些水、干粮还有水果,让我们非常感动,还有些业主对我们嘘寒问暖、关怀鼓励。”
      疫情期间,魏秀芝所在的蓝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和谐园小区物业服务中心抽调10名工作人员,他们有电工、水暖工、物业收费、清洁工、保安等,保证小区24小时都有人值班值守,除了每天值班站岗,赶上下雪天,魏秀芝和同事们还要对小区内的积雪及时进行清扫。
      晚上7点魏秀芝下班了,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带着一身疲惫从和谐园回到位于东嘉润小区的家里。此刻魏秀芝的丈夫为一家人准备了可口的晚饭。魏秀芝和她80多岁老母亲居住在一起,此刻回到家中的她不再是那个坚守在防疫一线的战士了,她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丈夫和孩子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但母亲不是很理解,觉得很危险,我总是跟母亲讲解,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况且我还是一名党员,这个时候必须挺身而出。”面对母亲的担心,魏秀芝总是劝说她,慢慢地母亲理解了,但每天上班出门前,魏秀芝还是要“经受”母亲的一番关心和提醒,她笑着说这些唠叨也是这位80多岁老母亲的“甜蜜负担”。
       今年59岁的魏秀芝在2005年入党,这位有着15年党龄的党员在和谐园物业工作了8年,这8年里,她负责收取物业费和保洁,还有对一些档案进行登记,以及对一些小区业主杂七杂八的事进行帮助和服务。有时一些事情处理起来非常棘手,但她都耐心地一一解决,赢得了业主们的称赞和尊重。
       今年3月25日,和谐园的物业接到命令,小区解除封闭,魏秀芝和同事们回归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轨道上。吃过晚饭后,她会习惯性地看向窗外,灯火可亲,家人闲坐,生活恢复了往常,一切还是熟悉照旧,她相信阴霾最终定会散去,人间烟火定会再次升腾。
      今年的五一劳动节,魏秀芝所在的物业公司不放假,她说工作这8年来除了往年的春节,其他节日假几乎无休。“今年五一和同事们在办公室度过,就算过节啦。”她笑着说。
       耿志辉 全力做好疫情期间的网络保障
      今年50岁的耿志辉任职于牙克石市联通公司,担任政企网格长,工作近30年里,他坚守初心,履职尽责,在疫情期间,他和同事们义无反顾地战斗在疫情第一线,为社区、政企单位、学校、用户建立起一条条通信生命线。
       大年初一,耿志辉和同事们来到林业总医院,向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联通的小鱼易联视频会议系统;初三,他和同事们来到牙克石市公安局指挥室帮助办理沃填报(扫二维码报表)业务;初四,他和同事们前往牙克石市卫健委,把卫健委的视频会议系统从新区迁往市政府......除此之外,耿志辉还要每天进行视频会议,总结安排疫情期间的各项工作,跟海拉尔联通公司的政企客户开视频会议,经常开到半夜时分,“熬夜加班是我的工作常态,特殊时期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我和同事们一起为抗击疫情助力,帮助全市人民科学抗疫,其他的同事一样付出了很多。”耿志辉在工作总结中这样写到。
       从1月31日开始,耿志辉和他的同事们陆续为牙克石市人民医院、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信息中心、各大银行网点等企事业单位建立小鱼易连视频会议、联通云视频、智享云课堂视频业务17个,有些用户不会操作使用,他和同事们主动帮助用户下载、构建、演示,直到把用户教会为止,此外对于一些社区单位,为了减少人物传染,让小区人员尽量做到扫码,耿志辉和同事们将打印好的二维码塑封好,马不停蹄地送到各个社区单位。
       2月27日联通公司收到教育局教培中心申请,为全市包括各乡镇32所学校一万两千多名师生部署钉钉课堂,在3月2日这一天进行网上授课。在5天时间里,耿志辉和同事们要为32所学校的师生们录入相关资料、建立钉钉架构、安排教师培训。时间紧迫,耿志辉白天和部门8个客户经理联系学校、获取相关资料,晚上同部门领导进行钉钉课堂的部署工作事项安排,有时忙得连吃饭都顾不上,忙完工作回到家中已是凌晨。耿志辉患有糖尿病,面对繁忙的工作,不规律的休息,他的血糖急剧升高,为了让师生们能在3月2日这一天正常上课,他不顾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同事们加班加点,终于在3月1日晚上11点网上授课的全部工作部署完毕,并且教会了老师们如何正确使用和操作,耿志辉和同事们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是放了下来,为学校“停学不停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疫情期间,耿志辉积极报名参加单位负责管理的邮电社区检查工作,他常说:“对待工作就要一丝不苟,决不能马虎大意。”每天耿志辉早8点准时出现在办公室里,晚8点下班对他来说都是早的,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他放弃了个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
       五一期间,耿志辉和同事还要到各学校设计智慧校园方案,还有一系列5G业务的线上宣传工作要做。
       在耿志辉的工作日记里,他这样写到:“我是一个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永远记着入党时庄严宣誓那一刻,作为党员关键时刻就要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时刻谨记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杨文盛 警徽闪耀担使命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广大公安干警挺身而出,不惧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冲锋在抗疫一线,他们践行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硬核”担当。
      1月22日,牙克石火车站派出所所长杨文盛接到通知,一名武汉返乡人员乘坐K9555次旅客列车在牙克石站下车,并伴有发热症状,下车后前往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就医。得知此情况后,杨文盛立即同牙克石车站、牙克石卫生防疫部门、公安武警进行对接,制定了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及联动机制,并带领派出所民警率先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杨文盛自发为单位和派出所其他民警购买医用酒精1050斤,同时积极协调购买防疫物资及生活物资,并将其中大部分支援给公安处和其他站派出所。
      面对疫情的严峻形势,1月29日,牙克石车站派出所党支部向派出所党员、积极分子及团员民警发出请战倡议,支部书记、所长杨文盛主动请缨,第一个带头递交请战书,庄重地按下手印。他说:“在这个关键时期,身为党员,我必须先上”。杨文盛组织派出所民警开展3-5人次小班,多班次实训课教学,为每位民警讲解警务防护防疫教学视频,同时引导派出所民警利用碎片时间自主开展体能训练,切实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每天杨文盛和民警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相关工作中,同时兼顾全力保障春运,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作为一名车站派出所所长,既要能指挥,又要能战斗。疫情发生以来,杨文盛每天带领民警对火车站一带重点场所进行人员排查,只为最大限度防控危险,他们在人员公共场所疏散密集人员,规劝群众外出戴口罩,减少非必要外出,并向群众宣传新冠肺炎预防安全知识,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每天早晨7点40是车站派出所的上班时间,杨文盛都是提前半个小时到岗,当发往牙克石的车次到站以后,杨所长和民警一起对上下车的旅客逐一进行身份证和车票信息检查,这期间还要不停地告知旅客相关防疫信息,保持安全距离等,以往10分钟就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增加到30-40分钟才能结束。
      2月18日这一天晚上6点左右,杨所长带领民警在火车站进行巡视时发现在售票厅西侧暖气片处躺着一名中年男子,并伴有咳嗽症状,杨所长立即通知防疫人员对该中年男子进行体温检测,两次检测结果显示为37.8℃、38.2℃,杨所长立即联系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并拨打了120,同时通知车站人员对该区域进行消杀,6点40左右救护人员身着防护服将该男子接走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杨文盛说:“那个时候,车站人流相对集中,什么样的情况都会碰上,只是想着尽快排除危险,根本没考虑个人安危”。
      从1月22日开始,杨文盛放弃了个人休息时间,主动加班加点地参与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回家的次数少之又少,周六周日在车站也能看到他坚守岗位的身影,直到牙克石各单位复工复产,小区逐步解禁,杨文盛也丝毫不敢大意,面对不容乐观的疫情形势,他和民警依旧每天在车站巡视巡查,对往来旅客依旧认真细致地检查身份证和车票信息,提醒广大旅客做好个人防护,有时一天下来,他的腿部浮肿,但他依然坚持在抗疫一线,尽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他认为穿上这身警服,就要做好这身警服所赋予的职责和使命。
      在从警的28年里,杨文盛相继获得了2006年哈尔滨铁路局颁发的十佳执勤民警、2009年度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这源于一名基层铁路民警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基层派出所抗疫任务重、压力大,在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背后,是对职业的忠诚和敬畏,是时刻践行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时代要求。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