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英雄本色:一位92岁老党员的初心

朱容颉
2021-07-14
815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见习记者 张玎 记者 赵佳佳   包文君 张春艳 朱容颉 通讯员 何康红

       73年前,他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广东战役,冲锋陷阵、浴血疆场,为解放新中国披荆斩棘。
  68年前,他和无数“最可爱的人”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队伍里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57年前,他从部队转业来到交通闭塞、条件艰苦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成为了一名“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林区建设者。
  如今,92岁的他听力已大不如从前,但每天还是喜欢看爱国主题影视,当记者走进他家时,电视里播放的正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
  所有这一切,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身为共产党员的纯粹和忠诚。
  他就是原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战士包洪彬。
  (一)
  2021年6月,绰尔森工公司所在地牙克石市塔尔气镇。
  这是一幢古朴的老式二层小砖房,院门两侧的土墙因为经年的风雨侵蚀,早已龟裂破损,青苔顺着裂痕悄悄爬了进去,如藤蔓附在墙壁,在一片暗黄上抹下了斑驳的青灰。小院的一角垒着整齐劈好的烧柴,与之相对的另一角是齐整堆放的硬纸壳和矿泉水瓶。铁盆、板凳、簸箕……院子里所有的物件磨损痕迹清晰可见,唯有门楣上那块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发放的“光荣之家”门牌闪亮依旧。
  老砖房的主人,正是包洪彬。记者一行的到来,他的小家一下子热闹起来。
  “我是1947年当的兵。”
  92岁的包洪彬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说起往事,思路清晰、声音洪亮,当年的经历在他的叙述里鲜活而生动。
  1947年11月,出身贫苦的内蒙古东科中旗(今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青年包洪彬光荣入伍,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的一名战士。当时解放战争正在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关键时期,东北野战军决心利用河水结冰便于行军的窗口期,集中力量发动冬季攻势,肃清辽南地区的国民党军,孤立沈阳,使东北战局进一步改观。
  新民县城地处沈阳至锦州段铁路沿线,对冬季攻势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意义。1947年12月,包洪彬跟着部队从彰武一路赶往新民,经过5天激烈的战斗后,他们成功消灭了敌人的两个师。担任机枪副射手的包洪彬,因为作战积极勇敢,给部队领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顺利攻占新民后,包洪彬随连队绕过辽阳,相继解放了大砬子山和苏家屯,就在大家准备修整过年的时候,上级突然下达了命令,要求全员渡过辽河,取道八门城攻打四平。在行军的过程中,包洪彬不慎崴伤了腿,按照部队要求,他上缴了手枪、手榴弹和子弹,连长和指导员安慰他先回家养伤,但这个19岁的青年却只想早日回到队伍里和战友们并肩作战,拖着伤腿在队伍后面一瘸一拐地跟随着。辗转多日,经历千辛万苦,包洪彬总算是追上部队,顺利加入到解放四平的战斗中。
  “当时谁都没想到我还会再回到队伍里,连长和指导员连说了好几个‘好’和‘没想到你真的追上来了’。后来副指导员问我,‘你愿意入党吗?’,我说 ‘啥叫入党’,他说咱这共产党领导的部队,是为解放全中国打仗的,就是让所有穷苦人过上好日子。听了这句话,我二话不说就决定入党了。”谈及入党的经历,包洪彬脸上不由自主流露出自豪的神情。
  包洪彬告诉记者,他的母亲和一个姐姐就是被日本人在当地留下的细菌病毒侵害,得了“疫病”相继离世,父亲靠给别人扛活,一家人才勉强有口饭吃,跟党走、闹革命一直是他内心坚定的选择。
  鉴于包洪彬作战勇敢,执着坚毅,而且对部队忠诚。1948年2月,包洪彬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短短3个月后就成为了正式党员。
  (二)
  “一九四八年锦州战斗中勇敢作战立二小功、四九年南下行军中吃苦耐劳立一大功、一九五零年七月广东茂名剿匪中立一小功一好事。”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立功证明书对包洪彬参加辽沈战役和广州剿匪的记载。
  战斗的每一处细节,92岁的包洪彬仍然历历在目。
  打下了四平,包洪彬又随部队向辽西地区进军,渡河解放了锦州对岸不远处的一个小村庄。他所在的连队被抽调在前方站岗防卫,全队上下白天休息,晚上挖壕沟,就这样一直挖到了锦州的护城河附近。
  “解放锦州,我们连是主要预备队,先头部队进城后,我们连队的一排负责弹药库、二排占领粮食仓,因为两个排都被抽调走了,原本应该由我们负责解放老城的战斗就交给了二连,我记得特别清楚,为了攻下老城,二连有一个班全员都打没了。”
  阅尽了无数战场生死,包洪彬对生命本身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
  当记者问到参加了这么多战斗,是否有过恐惧时,他只是淡淡地说道:“解放新中国,怎么能怕牺牲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正是凭着这份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对解放全国的执着追求,在平津战役、广东战役、解放海南岛、茂名剿匪的战斗中包洪彬都冲锋在前———短短数年间,这位内蒙古小伙子在部队里被磨炼得更加刚毅果敢。
时间来到1952年底,距离朝鲜战争爆发已过了2年之久。为彻底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可能在朝鲜进行的大规模登陆作战,志愿军各项反登陆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展。驻扎广东的第四野战军第44军(原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和第45军(原东北野战军第八纵队)部分部队合编成第54军,坐火车抵达鞍山,在庄河练习涉水作战和突击战,包洪彬就是这些即将入朝的人民志愿军的一员。
  从朝鲜凯旋,包洪彬被选派到天水步兵学校学习,自幼家境贫寒的包洪彬从未在学校接受过教育,读写都是问题,所以他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经过3年的刻苦求学,他在1957年通过了国家考试顺利毕业。之后又相继在沈阳军区坦克第3师装甲兵机械化团担任排长和副连长。
  (三)
  几经辗转,1964年已是连职军官的包洪彬面临了另一个人生转折———他所在的部队响应国家号召,号召官兵专业支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建设。听说林区条件艰苦,无人前去,他当即向领导打了报告:“我可以去!”
  “我父亲转业先被分配到了四平,当时所有人都知道大兴安岭又穷又冷,没有人愿意过来,部队的领导征询我父亲的意见,他表示服从组织安排,答应得特别痛快,我母亲没办法,也只能跟着过来了。”
  在包洪彬二女儿包冬丽的描述里,包洪彬的形象开始有了些许微妙的矛盾,一面对党忠诚的军人,一面又是严苛得有些不近人情的父亲和丈夫。相比起家人的重重担忧和考量,包洪彬想的却很简单:“党的干部,在哪里不是干革命?”
  一家三口(当时包洪彬的长子已出生)从四平动身,一路向北,再向北,怀着“解放了新中国,更要建设好新中国”的无限憧憬,包洪彬来到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绰尔林业局。
  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此后几十年间,“革命军人包洪彬”变成了“林区干部包洪彬”,他忙碌的身影,先后出现在森警队、林场、林业局机关……踏实勤奋、任劳任怨、从不争名争利,包洪彬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林区,献给了这片万顷碧海。
  工作多年,无论是担任绰尔森警队副中队长,还是转业到林业局基层单位任领导职务,不徇私情,恪尽职守是包洪彬不变的风骨和坚持。单位分房子,包洪彬是最后一批;礼品无论大小,每次都会被他当场拒收。一次一位朋友趁他不在家,把礼品交给了他的妻子,他回家知道后,硬是逼着爱人把礼品还了回去;六个儿女,都是凭自己的本事上学、工作,没有一个借着父亲这棵大树乘凉。
  在子女的印象中,父亲很少谈及自己参加的战斗,也很少说起他所获得的荣誉功绩。
  包洪彬常跟子女们说:“做人要行得正,做事要尽全力。只要勤奋努力不投机取巧,在哪里都能有一方天地。”
  数十年如一日,包洪彬活得像块砖头,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上山打火少不了他、处理涉林纠纷少不了他、林业的管理工作少不了他……
  思索良久,包冬丽对记者说道:“没有我父亲这一辈的老革命者浴血奋斗,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原来他的很多做法我理解不了,现在也逐渐明白了。说到底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热爱国家,对党忠诚。”
  顺着她的目光望去,那是一张包洪彬年轻时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包洪彬身着笔挺的军装,胸前佩戴着一枚闪亮的解放奖章,年轻又意气风发的脸上挂着浅浅的微笑。
  那笑容,源自扎根大地,奉献人民的喜悦,格外温暖,又充满力量。

  记者手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要把党的初心、党的使命铭刻于心,这样,人生奋斗才有更高的思想起点,才有不竭的精神动力”。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革命斗争中舍生忘死、不惧牺牲,和平年代支援林区、默默奉献,包洪彬充分彰显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只因“共产党要让天下穷苦人过上好日子”; 他转业后来到条件最艰苦的林区,服务一方百姓,只因“党的干部,在哪里不是干革命?”;他数十年如一日踏实苦干,只因“解放了新中国,更要建设好新中国”……从榜样身上汲取奋进力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就一定能书写好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新篇章。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