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走进林区看小康 | 又是一个丰收年

朱容颉
2021-07-29
847
开 栏 语
      为大力宣传林区在小康社会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本报今日推出“走进林区看小康”栏目,报道林区各地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新征程中呈现出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小康故事,展示林区全面建成小康林区的奋斗历程、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就和给群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夏日的克一河,郁郁葱葱,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 
      清晨,南山脚下,薄薄的云雾笼罩下的落叶松林犹如仙境一般。林间的空地里,一排排整齐白色的黑木耳袋掩映在绿草丛内,黑色成朵的木耳像盛开的黑牡丹,特别惹人喜爱。此时,食用菌培植户王杰带领着一群人正在忙碌着采摘成熟的黑木耳。 
      “今年培植了5000袋灵芝、1000袋滑子菇、500平方米的松茸、3万袋黑木耳。没想到这天气十分照顾,雨水充沛,非常适合黑木耳生长,现在已经采摘了三茬。”放下手中的活计,王杰带着我参观培植基地里成片的黑木耳地、松茸地以及滑子菇、灵芝大棚,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之情。 
      王杰是克一河森工公司莫冷格林场的一名女职工,提起艰辛的创业之路,她感触颇深:“刚结婚时,收入不多,公公婆婆身体不好,常年需要药物支撑,老两口的生活费勉强能够交医药费钱,我母亲患脑血栓也需要照顾和资助。2002年7月,女儿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可由于奶水不足,孩子的奶粉钱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生活举步维艰,这样的日子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于是,我和爱人商量如何能够增加收入,改善家里的状况。当时,就感觉培植黑木耳应该是一条不错的出路。便从亲戚和朋友手中凑了1万元钱,购置了锯末和菌种,把住房的一部分和仓房改制成了菌房,开始了创业之路。” 
      由于初期经验、资金、技术不足,出现过多次失败。记得有一年的三级菌接种后,三分之二的菌袋出现了发绿发霉的状况,询问后才得知,是灭菌不彻底产生了大量的杂菌。夫妻俩没有气馁,一边学一边总结,只要有时间就在菌房观察木耳菌发育情况,对照问题查找资料,向专家请教,经过不断摸索,终于取得了成功。王杰通过培植食用菌逐渐改善了家里的生活状况,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王杰考取了高级“菌类园艺工”资格证,不但精通黑木耳的一、二、三级菌的栽培技术,还相继掌握了滑子蘑、猴头、灵芝、松茸等食用菌的培育技术。她创新木耳割口初期“催芽”的先进管理方法,提高木耳出芽率,使每袋产量达到了8钱以上。在开口方式上,她采用小孔新办法培植的“珍珠耳”“小菊花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致富后的王杰没有忘记当初帮助过她的人,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积极帮助那些想发展家庭经济又没有技术和经验的同事。 
      “我们在培植过程中,有啥不懂的地方打电话问她或让她上家来看看,她从来都不推辞,非常耐心地帮助我们,直到把出现的问题彻底解决了。”同事包春峰说。 
      晨光中,王杰把刚采摘下来的黑木耳摊平在晾晒架上,黑黝黝肉嘟嘟的黑木耳孕育着职工的大希望。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郑云涛)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