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续写生态保护建设新篇章
——喜迎十九大 庆祝林区开发建设65周年系列评论之二
■ 本网评论员
作为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65年来,为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加快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林业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我们必须牢记党的重托,肩负起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的神圣使命,续写生态保护建设新篇章。
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处祖国北疆,位于我国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一圈三区五带”总体格局的“东北生态保育区”,维系着呼伦贝尔大草原和东北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安全,是内蒙古亮丽风景线的重要组成,在国家和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高瞻远瞩、一语中的,深刻揭示了森林资源在整个生态系统、森林保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林区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这赋予了林业比任何时候都重要的特殊地位。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铸就了青山常在。按照周总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和刘少奇主席“采育结合”的指示,几代务林人甘于奉献、不计自身得失,一手栽树,一手砍树,维护了大兴安岭林区的生态平衡和祖国北方的生态安全。特别是在“天保工程”实施后,务林人由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护林人,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生态建设当中,实现了以木材生产为主向林业生态保护建设为主的根本性转变,林区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森林覆盖率持续增长,较开发初期分别提高191万公顷、2.9亿立方米、17.34%,生态建设水平显著提升。65年的光辉历程启示我们:林区的辉煌成就源于几代务林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保护绿色家园而奋斗的家国情怀。正是有了几代务林人扎根林海、守护绿色,才铸就了大兴安岭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态保护与建设是林区的立足之基。生态是林区的最优资源、最响品牌和最大的后发优势,是林区发展的根基和林区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2015年3月31日,伴随最后一声“顺山倒”的号子,林区人毅然放下斧锯,坚决落实全面停伐政策,迈向了生态保护建设的新征程。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林区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以“做林业生态建设脊梁,塑林业生态文明形象”作为生态建设的新理念,聚焦生态主业、提升生态意识、普及生态知识、繁荣生态文化,引导职工群众牢固树立生态价值观、生态道德观等生态文明观念,把祖国北疆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实现山川秀美、生态和谐,是务林人永远的追求。2017年是林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的成立,开启了林区生态保护建设新纪元。在新的发展阶段,广大务林人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要不忘初心,秉承传统,切实发挥好林业的“四个地位”,勇于担当新时期林业的“四大使命”,在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共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为筑牢祖国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再立新功、再创佳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