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作家莫言在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 (人民网记者陈苑 摄)
人民网北京8月24日电 时隔5年,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终于要推新作品了。“这次,我在故乡山东高密写了一批短篇小说,最长的一篇也不超过一万字,估计大家很快就能在《人民文学》和《收获》上看到。”8月23日,莫言在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参加活动时透露,这是五年来自己第一次比较集中地发表作品,“重新拿起笔来写小说,我感觉自己有很多新的想法。因为生活在变化、人在变化,过去我作品中所描写的很多人物形象已经退出了他们各自的历史舞台,而一批具有时代感的年轻的人物形象开始登场。”
再推新作,莫言坦言会有压力
“反复地修改一遍,再修改一遍,放一放,再放一放”
自从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何时推出新作品?”成为了广大读者最关心的问题。
“我现在写的这个小说,要怎么样才能比我以前写的小说更好呢?这是很难把握的。”莫言坦言会有压力,在得奖后重新投入创作时,自己会考虑到读者越来越高的期待,“在获奖之前,我完成一部小说,觉得写得差不多了,就会出版。但是现在我可能会反复地修改一遍,再修改一遍,放一放,再放一放,希望能够尽量让错误少一点,起码让自己感觉到比较满意才拿出来。”
但同时,莫言也谈到,作家“在写作的时候最好忘掉读者”,因为每个读者心目中的好小说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作家在写作时过多考虑到去适应读者的口味,那么他就不会写作了,会无所适从。
莫言笑言,自己始终对小说艺术有强烈的热爱和追求完美的愿望,“我希望能够写出比我过去的小说在艺术上更加完美的作品。希望能够写出一些让我感觉到非常得意的作品。这样的一种自我的满足,可能是其他任何一种荣誉都无法比拟的。”
新作包含小说、剧本和诗歌三类文学体裁
“人物生动,语言与老莫以前的比,节制,精到,准确”
莫言的戏曲文学剧本《锦衣》和组诗《七星曜我》即将在2017年9期《人民文学》杂志发布。
有媒体报道,《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在谈到莫言的新作时表示:“《锦衣》自然而自由地展现山东戏曲茂腔、柳腔的唱词和旋律特色,又不局限于地方戏的表达时空的设定,民间想象、民间情趣与历史关节、世道人心活化为一体,一个个人物的表情、腔调、动作和心理形神兼备于文本的舞台。无论是剧本还是组诗,都在亦庄亦谐中富含着中国智慧和文化自信。组诗《七星曜我》,以独特的才情与见识,与当代世界文学大师对话,这更像是一种隐喻:今日的世界格局中,中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国文学的影响空间也变得日渐阔朗和通透。”
青年评论家李壮认为,“《锦衣》是戏曲剧本,剧本的核心当然是故事,‘公鸡变人’的民间传说跟‘革命加恋爱’的经典套路杂糅在一起,自然也可以轻而易举地配得上‘好看’两字。”
此外,莫言的三篇短篇小说也即将亮相9月中旬的《收获》杂志。《收获》主编程永新读完后的感受是:“三个短篇组成一个系列,不到两万字,人物生动,语言与老莫以前的比,节制,精到,准确,长句子少了,明显看得出是经过精心打磨的作品。依然把通感的艺术手法用得得心应手。”
最后,记者找到了媒体发布的几段莫言的新作,大家可以提前感受一下:
莫言亲笔书法题名
“盐行里挑回盐一担,一篓在后一篓前。世上的活儿千千万,今日方知挑担难。一脸泪,浑身汗,腿儿颤,腰儿酸,肩膀疼痛如火煎。似这般,跌跌撞撞,踉踉跄跄,歪歪扭扭,摇摇摆摆,好似赤脚爬冰山,无头的苍蝇碰窗帘,风吹弱柳枝叶翻,大风浪里无桅的船。船儿虽破终能靠岸,我的出路在哪边?”——摘自《锦衣》
莫言亲笔书法题名
君特·格拉斯、勒克莱齐奥、帕慕克等七名知名作家,被写进了莫言的组诗《七星曜我》中。莫言在《格拉斯大叔的瓷盘——怀念君特·格拉斯先生》中写道:
我把打铁的经历写进了小说
《透明的红萝卜》
我在《铁皮鼓》里发现了
凿石碑的你
好的小说里总是有
作家的童年
读者的童年
期望我的尖叫
能让碎玻璃复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