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名家教你“淘”好书
鲁迅:课外书也可纳入囊中
“爱看书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譬如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鲁迅先生在《读书杂谈》中提到了年轻人应该如何选书,在他看来应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对学生而言,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不妨看看其他领域的书籍,增长见识,丰富自己的阅历,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朱光潜:选能撼动心灵,激发思考的书
“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对于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先生来说,书既是他通向学术顶峰的必经途径,也是他深厚修养和丰富灵魂的重要源泉。他认为“书多易使读书不专精”,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也是一门学问。
老舍:凭“印象”选书
“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老舍先生的选书法很特别,他认为“‘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们在“淘书”的时候,也可随心一些,书中的某个经典段落没准就能启迪我们的人生。阅读的深浅,不在于阅读的数量,在于我们是否有真正领悟其内涵。
余秋雨:读书要“畏友”
“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平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平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在著名作家余秋雨看来,读书可以塑造自己,适当读些高难度的书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水平。
余秋雨——《中国历代经典宝库》
余秋雨曾向读者推荐《中国历代经典宝库》这套丛书,他说:“我的书房里,书籍更替的频率很高,但有一套书一直安安静静地放着。这套书分量不小,长长一排多达60多册,总名叫《中国历代经典宝库》,每册分别是一种重要经典。我关注这套书,是因为它对中华文化与当代世界的关系问题,作出了令人愉悦的回答。而这个问题,在不少学者那里,却总是处理得那么片面,那么极端,那么铺张,那么艰涩,那么繁琐,那么纠缠不清。”
严歌苓——《老生》贾平凹
严歌苓自小与书结缘,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许多名著她从小便读过。上大学时,严歌苓每年都要读百部原著。近几年随着工作量的增加,阅读时间有所减少,但她仍然保持着读书的好习惯。在采访中,她曾推荐过贾平凹的《老生》。
《老生》以老生常谈的叙述方式记录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历史。故事发生在陕西南部的山村里,从二十世纪初一直写到今天。书中的灵魂人物老生,是一个在葬礼上唱丧歌的职业歌者,他身在两界、长生不死,他超越了现世人生的局限,见证、记录了几代人的命运辗转和时代变迁。
王安忆——《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王安忆曾给读者们推荐过《百年孤独》,在她看来,这本书对她的启迪特别大。“我读书是看一本扔一本,扔掉的是书本,而留下的是人对书本的深刻理解和书本对人的启迪。如果非让我推荐一本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著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这本书让读者看到的不仅是拉丁美洲的一百年,它简直是把整个地球端到了读者的面前来转动了。”
马云——《人生》路遥
马云18岁高考落榜后开始打工,偶然读到路遥的小说《人生》。小说中的主人公高加林锲而不舍地参加高考,这使马云很受鼓舞,他再次高考后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
俞敏洪——《三国演义》罗贯中
“我读这本书时已经进了北大,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现在提到很多故事我都能回想起来。书里面的英雄主义情结对我经营新东方很有启发,我觉得这里面的几个英雄是在用不同的方式争天下。我的个性更像刘备,我从他身上受到的启发也比较多。”
俞敏洪在演讲时给台下的同学力推《三国演义》,不仅因为它是四大名著之一,更是因为这本书激励了他创业。
董卿——《一生》莫泊桑
作为主持人的董卿知识储备扎实,对诗词信手拈来,知性优雅的谈吐让不少观众盛赞。董卿说,刚上大学那会儿她一直被自卑困扰着,生活里一度找不到特别鲜亮的颜色,在那段难捱的岁月里,是书籍给了她力量。“我记得《一生》那篇小说里,作者莫泊桑说过挺朴素的一句话,生活永远不可能像我们想像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像的那样糟糕,无论是好的时候,还是糟糕的时候,都一定要坚强,的确是这样,人面对坚强和脆弱的能力远远超乎自己的想像。”
范冰冰——《月亮和六便士》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英国小说家毛姆被誉为“最会讲故事的作家”,《月亮和六便士》是其三大长篇力作之一,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的生平,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
范冰冰在接受采访时推荐过此书。她说“这是一本关于梦想与追寻的书。‘月亮’是美好而遥远的,象征梦想,追寻的过程也许孤苦,也许一无所获;‘六便士’象征世俗、琐碎的生活,但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你的手中究竟是‘月亮’还是‘六便士’,看完之后,便会明白。”
何冰——《未来简史》雅克·阿塔利
何冰,北京人艺走出的实力派演员。从《白鹿原》里的“鹿子霖”到《情满四合院》中的“何玉柱”,这些年,他凭借精湛的演技不断赢得观众认可。有人说他“一人塑千面”的演技,离不开他对剧本的深刻理解与深厚的台词功底,这些都归功于他热爱阅读的习惯。在今年世界阅读日何冰接受采访时,他给网友们推荐了他今年在看的两本书《未来简史》与《时间简史》。他认为,这两本书写得非常深刻,发人深思。
高圆圆——《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
高圆圆做客《快乐大本营》时,曾向观众推荐《追风筝的人》,一周后,该书在网上的销量翻了十倍。
《追风筝的人》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小说以追忆的形式讲述了“我”和米桑之间的友谊变迁。因其时间、地点的特殊性,故事超越了单纯友谊的讲述,包含了对政治、宗教、民族,甚至对生命的思考。
李健——《渴望之书》莱昂纳德·科恩
《我是歌手3》中李健唱过一首饱含寓意的民谣《陀螺》,尽显儒雅气质。当时,他手里拿着的那本书就是《渴望之书》。李健解释:“我想要这个莱昂纳德·科恩赐予我更多的低音。”这本书被李健无意中推荐后,在网络上被搜索的次数陡增,不少网友纷纷在网上下单购买 “李健同款书”。
莱昂纳德·科恩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民谣运动传奇人物,诗人、小说家、民谣歌手、创作人。《渴望之书》是其最真挚动人的绘本诗集,画作与隐隐透露着晦暗幽默的诗作相映成趣,是一部情感跨越国界的作品。
汪峰——《像一块滚石》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是惟一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音乐家。《像一块滚石》是他历时三年,在手动打字机上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的不仅有他灵感迸发的刹那,还有意气消沉的时刻。
在汪峰的话语里,总是不断出现金斯堡、鲍勃·迪伦、莱昂纳德·科恩、约翰·列侬,还有吉姆·莫里森这些音乐人。《像一块滚石》是他非常喜欢的一本书。
黄磊——《琼美卡随想录》木心
黄磊说,“读书是一种生活习惯,我不管去哪儿都带着书。”《琼美卡随想录》《哥伦比亚的倒影》《鱼丽之宴》是他行囊中的必备之物。
黄磊读书还有做眉批的习惯,“将来回首人生,还能根据这些文字回忆过去的感想,这是很有意思的事”。
《琼美卡随想录》辑录了木心的46篇散文,在这本散文集中,读者可以体会木心行文“丰沛而娴熟”的技巧,以及“在别人说不下去的地方说出别开生面的话”的特色。
赵又廷——《白夜行》东野圭吾
在今年热播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赵又廷成功演绎了夜华,被誉为拥有“整容级”演技,并因此收获海内外万千粉丝。赵又廷令人欣赏的,除了入木三分的演技之外,还有他丰富的学识、涵养。
赵又廷一直是个阅读爱好者。他透露,平时闲下来时自己也喜欢阅读,小时候喜欢看金庸的武侠小说,现在看得比较多的是日本文学,例如村上春树、东野圭吾、吉田修一等作家的作品,东野圭吾《白夜行》令他印象深刻。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网文化频道官方微信号“文艺星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