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村上春树原来是这样的小说家

刘雪婷
2019-03-19
1624

        这本《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断断续续地读了两个星期,中间收到《夏摩山谷》,瞬间被异域幻境吸引,搁下它就忘了,今天捡起来,终于读完。
        村上春树的书,已读过许多本,他的风格于我并不陌生,但仍然为他开篇几章回旋往复的叙述着急。他却一直不紧不慢,用仿佛与坐在对面的朋友聊天般的语气,谈自己为什么走上了写作的道路,谈自己对文学奖的看法。在《文学奖》文学奖一章,他着墨特别多,虽然说的是本国的芥川奖,但我总觉得他亦在其中抒发着自己多年来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遗憾心情。
       他曾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8次,却从未真正赢得它,被世人调侃为诺奖的陪跑王。实在被外界聒噪烦了,在专访中他也认真回应过一次: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里,他又郑重地表达了一次自己的观点:于作家来讲,最重要的是有好的读者,不管是什么样的文学奖、勋章或者善意的书评,都比不上自掏腰包买我的书的读者有实质意义。话虽不长,但讲得道理却是真诚,爽快,掷地有声。
       真正让我体会到阅读快感是由第五章开始,他真正开始以一位小说家的立场,认真谈论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内心感受。语言表述的节奏也逐渐加快,可能相比谈文学奖这种需要讲得冠冕堂皇的话题来说,他也更喜欢谈到自己的工作吧。他说,自己从不接受约稿,怕那种逼迫的心情会打乱了自己写作的节奏。为了不受任何的打扰,写自己愿意表达的东西,当初写作《挪威的森林》时,他特意去了欧洲几个月。那个时期,他尚未成名,关闭了自己的小酒馆后,基本要以存款生活,他形容那个时期是“坐吃山空”。
       欧洲的各个咖啡馆的小桌上,轮渡的座椅上,机场的候车室里,公园的树荫下,廉价旅馆的写字台上,都是他的书房。原本写作的四百字一页的稿纸,觉得太大,不方便携带,他便去买那种极偏宜的笔记本,用圆珠笔写蝇头小字。无论周遭环境如何吵闹,逼仄,他都这样一边在欧洲四处游荡,一边坚持着继续写下去,后来便诞生了那部使他享誉世界的《挪威的森林》。
        在普通人眼里,作家就是艺术家,应该过着酷爆了的生活。村上春树说,实际情况与人们的想象有天壤之别,他的日常比上班族还要有规律。每天清晨即起,洗漱完毕,进入写作状态,工作五六小时后,停笔午休,下午读读闲书,听听音乐,跑步一小时,日复一日,如此重复。简直枯燥乏味到极点。另外,他还有一个极特殊的习惯,即使是写长篇小说写到灵感激荡丰沛时,他也每天只固定写作4000字,多一点都不写。他的理由是,写作是长期的工作,规律性有极重大的意义,写得顺手时就拼命多写,写得不顺时就搁笔不写,这样无益于产生规律性。因此,我像打卡考勤那样,每天基本不多不少,就写十页。
       小说写好后,到底要不要修改呢?必须要。他特意开僻一章详细论证修改的重要性。并且具体列举了自己的一些作品,改与不改的区别,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管哪一次,结果都是改完比不改更好。修改被他分为三大步骤,第一步从结构上动手,理顺框架,可用大刀阔斧来比喻。第二步主要调整细节,着重在作品的丰富性,生动性。第三步,他形容为较正,仿佛机器,哪里的螺丝需要紧一点,哪里的螺丝需要松一点,是一种总体上的把握。用了大量的时间虚心听取各方建议修改调整,花足了精力对作品进行锤炼敲打后,才交付出版社出版发行。他说,作品上市后,就不能太纠结于外界的评价了,因为,你已经写出了力所能及范围内最好的故事。太在意外界的言论,于身心无益。完全的理性干脆,口气非常像我们在媒体报道中看到的那个每天跑步1小时,每年跑几次马拉松的,面无表情的禁欲系大叔。
       中午与小伙伴一起晒太阳时,她对我如此年纪还有静心阅读的状态表示疑惑,这里,我引用村上春树书中的原话,做为回答:假如我一味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去凝望世间万物,世界难免会被咕嘟咕嘟地煮干。人就会身体发僵,脚步沉重,渐渐变得动弹不得。可是一旦从好几处观点眺望自己所处的立场,换句话说,一旦将自己的存在托付给别的体系,世界就会变得立体而柔软起来。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就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姿态。
       这其实也是阅读给我的最大收获。 

        □冯娟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