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揭秘周恩来读书法:读书贵精而不贵博

朱容颉
2021-03-02
1824

  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农历45岁生日。他在重庆红岩村写下《我的修养要则》以明心志,其中第一条就提出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同年11月,周恩来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对“要则”作出深化和补充,再次强调“必须从专而精入手”。这就是周恩来的“精专”读书法,即读书贵精而不贵博,重在深度而不在广度。

  所谓“宁精勿杂”,就是读精品、读经典,不要不加选择地什么书都读。著名小说家赵树理曾说,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经典著作凝结了中华文化主流精神,记录着时代的印记、回响和旋律,是人类思想文化创新的优秀成果,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和坚实根基。它们历经时间检验,始终屹立于历史长河,成为卷帙浩繁的文学殿堂中永恒的经典。读者沉浸其中、含英咀华,不仅能够增加人生阅历,涵养文化底蕴和生命情致,还能够在反复阅读中收获新悟,满目皆是不同的风光。正如苏东坡所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唯有在“精”字上下功夫,多读精品,方能提高知识“含金量”。

  所谓“宁专勿多”,就是针对某一领域有重点地阅读、深入地思考,不要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地泛览。人的学习生涯是无止境的,而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虽然难以穷尽天下之书,但可以读专、读透一个领域的书籍。毛泽东阅读了《战争论》及大量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才写下客观评价战争局势的《论持久战》;郑板桥言传身教,曾写信对儿子说:“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无所不能的人实为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人其实一无所专,只有对一个领域的书籍反复诵念、深入思考、领略精髓,才能把书读活、读深、读出自己的理解,并把书中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

  周恩来的“精专”读书法,并不是让我们穿凿附会、咬文嚼字,那样只会“拘泥于章句而疏忽于会意,活脱书橱也”。而是提倡一种去粗取精、苦心孤诣的读书态度。郑燮在《板桥自序》中说,“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只有精心研究、反复揣摩文章的“微言精义”,才能愈读愈懂,愈思愈清。读书就像品茗,虽然茶水的颜色和飘逸的茶香较易辨认,但茶中三味,却要细细品之才能体会得来。

  周恩来出自地地道道的书香世家,因此很小就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并且一生与书为伴,与书有着深厚的情感。周恩来的“精专”读书法意义深远,启示良多,值得我们勤学善思,学以致用。(李笑然)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