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催芽室的“新面孔”

唐永朋
2025-02-07
2552

■本报“新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通讯员 张彦彬 赵晗

“先把果实浸泡两天,将叶子全部挑出来后把果肉搓成泥,再进行漂洗,整个过程花费时间长,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近日,在阿龙山森工公司森林经营中心苗圃,技术员邓春艳正在为大学生员工讲解种子剥离流程。

尽管当下室外温度已低至-40℃,催芽室内的种子调制和催芽工作现场依旧热火朝天。

森林经营中心副主任祝清超捏起一粒晾晒的种子说:“种子调制工作既要按照规程操作,也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只有这样挑选出来的种子才能达到播种要求。为此,我们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让大学生员工全程参与种子调制和催芽工作,帮助他们尽快提升业务能力。”

大学生员工高翔一边虚心学习、留心观察,一边勇于实践、总结经验,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新鲜感,他坦言:“催芽室的前辈们不厌其烦地向我传授技巧,我也学到了很多,希望由我经手的这些种子都能茁壮成长。”

据了解,为了提升育苗水平和生产效率,公司森林经营中心苗圃在种子催芽室安装了摄像头、温度记录仪、烟雾报警器,实行“互联网+无人值守”智慧模式,可将数据变化情况实时传输到电脑端和手机上,帮助工作人员实时监控催芽室的所有动向。

以心育“新”,共护成长。“今年苗圃不仅加入了年轻的新面孔,还引进了育苗新品种,新增了偃松、野生山楂、山荆子、榆叶梅、丁香等种苗的培育计划,对年轻人来说也是新的尝试和挑战,助力育苗事业蓬勃发展。”祝清超信心满满地说道。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