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内蒙古森工集团∶ “民生账单”变“幸福清单”

唐永朋
2025-02-07
3198

■本报记者 郭卫岩

职工健康服务项目使员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国家级”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首批8台XE85GF型自动伐木机入驻林区,不但最大限度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还提升了林业生产效率、增强了作业安全性;电信普遍服务项目把千里兴安和大千世界紧密联结起来……这一桩桩民生工程,件件办到了员工群众的心坎上,使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员工群众幸福指数飙升。

扩大就业:引得“凤凰”至振翅大舞台

“开饭啦!”随着一声呼唤,肉末豆腐、红烧肉、杀猪菜……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端上餐桌,大杨树林业公司的大学生员工们拿起碗筷美美地吃了起来。

2024年,大杨树林业公司投入67.8万元对大学生员工宿舍和食堂进行维修改造,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让远离家乡的大学生员工感受到如同“家”一般的温暖与归属感。

拥有人才,方能成就未来。内蒙古森工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人才工作部署,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契机,加快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全面实现市场化用工,紧紧围绕林区生态保护、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引进各类青年员工,2021年以来,内蒙古森工集团分层次、分批次、分阶段招聘3179名员工,其中2024年招聘1518人。

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内蒙古森工集团不断优化人才服务,通过举办岗前培训班、才能才艺汇演、座谈交流会等形式,帮助大学生员工更好地了解林区、融入林区、扎根林区;全面打造“大学生公寓”“人才公寓”,减轻生活成本,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同时,坚持“对标提档”,按照新招聘人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制定工资标准,持续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

不仅要引才有道,还要留才有为、用才有成。内蒙古森工集团不断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制度,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赛马”“相马”并举,结合经营管理架构优化整合,在集团及各级子企业及分公司中全面开展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工作。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形成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2024年各直属单位新聘任管理人员509个,其中竞争上岗445人,竞争上岗率87.43%,干部队伍实现年轻化、专业化。如今,从森林防灭火一线到生态建设前沿,从产业发展主战场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处处闪耀着青年人才的身影,困扰内蒙古森工集团多年的“后继有林,后继无人”的问题正在得到有效破解。

创业增收:挖渠引活水多劳者多得

近些天,甘河森工公司二楼会议室好不热闹,多名公司帮扶的家庭经济户员工一边交流着自己对培植黑木耳的感悟和下步打算,一边等待领取自己工余时间采摘木耳获得的劳动报酬。

2024年,为了更好鼓励员工发展家庭经济,拓宽员工群众增收渠道,甘河森工公司启动“产业带头人引领发展计划”,共有14名困难员工参与到发展计划之中,培植木耳4万袋。这14名员工不但可以学习黑木耳种植技术,还能通过劳动获取额外报酬。

内蒙古森工集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员工群众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领林区员工大力发展林下特色产业项目,助力家庭经济工作稳步推进,让员工的“钱袋子”鼓起来。2024年,森工集团工会下拨家庭经济无息借款575.5万元,基层单位行政配套723万元,基层工会配套79万元,扶持364户员工发展家庭经济。林区各级工会累计举办家庭经济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704人次。

2024年年末,莫尔道嘎森工公司传来喜讯:当年旅游收入达到2830万元,创历史新高。这一显著成绩不仅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也为当地员工群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凭借得天独厚的大森林、大湿地、大冰雪资源优势,内蒙古森工集团以市场为导向,在旅游市场相对成熟的阿尔山金江沟、莫尔道嘎白鹿岛、根河源湿地、绰尔和满归特色民宿小镇等景区建设上深耕细作,依托7个进出林区的通道,构建北部、南部、中部三大旅游核心板块,重点打造北部、南部两大环线。积极探索跨区域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格局,利用G331国道旅游资源优势,深化中国冷极与神州北极、额尔古纳的互通互联,吸引近百万游客走进林区。2024年旅游收入达7050万元,实现“一点热、全盘活”的旅游发展新局面。

融“智”于林:用机械减负以信息赋能

2024年12月26日,8台XE85GF型自动伐木机正式入驻林区,这是内蒙古森工集团联合徐工集团以挖掘机为原型机,通过加装数控属具改装升级而成的自动伐木机,最大限度解放林业工人双手,提升机械化程度。

2024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森林可持续经营机械化是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森工集团结合林区特点、立地条件、高寒气候等实际,加强同大型机械设备厂家的技术交流,累计投入资金1亿多元,促进林业机械设备技术优化、性能提升,以科技赋能,在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防灭火等工作中加强科技项目争取和储备,改善员工安全生产条件。

兰鹏林、吴海芹夫妻二人是阿里河森工公司丁子山瞭望塔森林防火瞭望员。兰鹏林告诉记者,“过去瞭望塔上没网,手机没信号,遇到突发事件只能通过固定电台联系或到公路上搜寻通信讯号,非常不便。现在瞭望塔条件好了很多,有了网络,工作之余通过手机看‘山外’,可以与家人联络,不感觉孤单了。”

打通深山密林里的信息“天路”,让距离不再遥远,员工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2024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开展“智慧林业、数字森工”建设,全面提升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基础通信网络覆盖率、完善生态感知监测能力、推广智慧林业应用,为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2020—2024年,通过场场通、节点路项目建设和森林防火预警项目建设主干及引接光缆共计5269公里,初步形成了森工集团总部、森工公司、林场3级林区光网架构。同时,依托第七、八、九期国家电信普遍服务项目陆续在林区建设206座4G通信基站,使林区重点防火区域、主要道路及瞭望塔网络覆盖率逐渐提高。

人人健康:愿景变实景托起“健康梦”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内蒙古森工集团不断完善薪酬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向基层一线员工倾斜,实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组织8批500名劳模和员工进行疗休养,关心好、关爱好、关怀好林区员工,保障好员工疗休养权益;积极开展员工健康服务,从破解员工群众最迫切期盼解决的问题入手;各单位积极组织员工体检,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及培训,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我这股骨头病发展到4期了,想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去看病,可一直挂不上号,我就想到了健康服务小程序,在去年10月8日申请了门诊协助,视频医生很快联系通知我已经成功预约10日的专家号。大夫检查完说,需要做股骨头置换手术,住院得排队,至少也得两个月后,12日我又通过小程序申请了住院协助,14日我入院手术,24日出院,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高效。”作为健康服务项目的受益者,甘河森工公司员工王力东感触颇深。

针对林区员工群众在医疗保障方面的迫切需求,2023年,内蒙古森工集团党委、森工集团、森工集团工会在自治区总工会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下,联合中华志愿者协会申报并获批了职工健康服务项目,让员工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北京等地三甲医院专家团队的医疗服务,切实解决了长期困扰林区员工群众的就医难题。

内蒙古森工集团职工健康服务项目启动以来,累计呼叫视频医生21688次,专家远程视频会诊263次,门诊协助310次,住院协助32次,开展线上科普讲座8期,1400余人参与线下三甲医院专家义诊。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2024年,内蒙古森工集团紧紧抓住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民生账单”已变成员工的“幸福清单”,激荡起林区生机勃勃的改革动能和民生温度。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