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杜鑫:活跃在森防战线上的“巾帼”身影

凌鹤闻
2025-10-13
485

□本报通讯员 包萨其拉桂


在阿尔山森工公司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有这样一位女性,她与青山为伴,与林海为友,十多年如一日坚守在森防战线上,是森防战线上的一名忠诚卫士,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森防人的责任与担当,她叫杜鑫,是一名防治员。


熟悉森防工作的人都知道,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是森防工作的“前哨站”,容不得半点马虎。杜鑫深知,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守护好这片林海。自从踏上工作岗位后,杜鑫就把办公室变成了“学习室”,认真研读《森林昆虫学》《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技术》等专业书籍,增长专业技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书页被翻得泛了黄,卷了边,防治技巧也深深刻进了她的脑海中。当然,再多的理论学习也需要实践支撑,多年来,只要有培训机会,杜鑫总是第一个报名,从林间课堂到实践基地,都留下了她求知的身影。同时,她还善于利用“云端课堂”进行学习,经常将线上学习到的无人机监测、物联网虫情预警等新技术运用到森防工作中,有效提升了该区域病虫害防治科技化水平。


每年春秋两季是森防人最忙碌的时节。虽然身为女性,但面对工作,杜鑫从不言苦,总是率先认领最偏远、最艰苦的监测区域。有时,为了寻找藏匿在松针深处的模毒蛾卵块,她常常在林中保持匍匐姿势半小时以上,忍受着蚊虫叮咬,但从未放弃;在监测兴安落叶松鞘蛾时,她要在百厘米长的延长枝上,仔细寻找1至2毫米大小的幼虫,长此以往,她练就了超于常人的耐心和精准识别病虫害的“火眼金睛”。开展森防工作,风餐露宿是常态,杜鑫常常需要顶风冒雨记录监测数据,完成一个个调查任务。细心的同事发现,曾经白皙的她,每当完成调查任务回到单位时,皮肤都会被晒得黝黑发红,双手更是布满了被树枝划过的疤痕,新旧交错。但她总是不以为然,骄傲地笑着说:“这可是大自然给我的独特‘勋章’。”


森林病虫害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一旦发生暴发性病虫害,将对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造成极大损失。面对虫害杜鑫总是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用耐心和毅力突破一道道防治难关。2017年,阔叶树食叶害虫飞防期间,她和同事们一起驻守在一线,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连续20余天,从规划飞机航线到调配药剂浓度、做雾滴试验,再到设置地面监测点,她事无巨细,成功完成了120万亩飞机防治任务。2019年,落叶松毛虫灾害,她带领防治团队徒步踏查900多公里落叶松毛虫发生的林地,虽然踏查面积大,山路崎岖,泥泞湿滑,但她与队员们依然咬牙坚持,确保踏查质量,终于绘制出精准的虫情分布图,为阿尔山林区科学防治虫害提供了关键依据。多年来,正是因为她和同事们的坚守和付出,才将有害生物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因为业务水平突出,杜鑫赢得了诸多荣誉。2023年,在“振兴杯”内蒙古自治区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专项竞赛,杜鑫勇夺第一;在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职业技能竞赛中,杜鑫获得第四名。2024年,杜鑫负责的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荣获“2024年度先进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称号。


在林区,像杜鑫一样的森防人有很多,防治一线就是他们的战场,他们用行动捍卫“森林医生”的神圣使命,始终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己任,不辞辛苦、兢兢业业,以自己的实干担当不断谱写着守护绿水青山的动人篇章。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