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冬天里,人体应顺应大自然气候的变化,新陈代谢相对缓慢,在保健养生与饮食调理方法亦应着眼于“藏”和“补”,冬令进补有助于温养阳气增强体质。关于进补背后蕴含的中医学原理,大家又了解多少呢?该如何进补吸收好又不上火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医科主治中医师梁健宁给您支招。
进补前先引补
梁健宁称,天气转冷后,不宜大补,需要适当引补,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更有利于后期的进补养生。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是不错的引补方式。
冬季喝碗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小麦粥可以养心除烦,芝麻粥可以益精养阴,萝卜粥可以消食化痰,茯苓粥可以健脾养胃……把脾胃养好了,进补才能吸收进去。
冬天吃“三果”
梁建宁称,梨、苹果、猕猴桃,能去秋燥,润肺胃,是冬季最好的水果。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苹果有补脾气、养胃阴、生津解渴、润肺悦心的功效;猕猴桃含有血清促进素,可以帮助我们稳定情绪、镇静心情。
多温热少寒凉
冬季本就天气寒冷,饮食不宜吃生冷寒凉食物,建议以温热食物为主。日常饮食,可以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吸入,或者多吃一些糯米、栗子、红枣、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梁建宁称,此时正是吃羊肉的时候,从中医营养学角度看,羊肉性温热,可以温胃御寒,能在严冬带给大家一丝温暖。
咸味入肾补益阴血
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适量多吃点咸味食物,如海带、紫菜以及海蜇等,有补益阴血等作用。(稿件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