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高价的学区房、课外辅导机构价格的上涨、“虎爸虎妈”层出不穷、“寒门难出贵子”的感慨……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人们对“阶层固化”的焦虑。而在这些当代焦虑中,日本似乎可以成为我们的一面镜子。
日本学者橘木俊诏所著的 《格差社会》,从多方面的数据验证了日本“格差”现状,以敏锐的洞察力宣告了日本“一亿总中流”时代的结束。他指出,“格差”扩大的原因包括教育和就业的机会不平等、雇佣体系的急速变化等等,而这种“格差”很可能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因此,橘木俊诏倡导用社会保障网来缩减社会不平等,特别是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的理想。但是中国在发展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直面现实、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前进。
橘木俊诏:格差研究第一人
日本经济学家橘木俊诏,1943年生于兵库县,1973毕业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在美、法、英、德大学及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科研。曾任京都大学经济学研究科教授、同志社大学经济系教授、日本经济学会会长等职,现任京都女子大学客座教授。
橘木俊诏长期关注经济领域的不平等问题,被誉为“日本格差研究第一人”。20世纪80年代,房地产泡沫的破裂给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创伤,日本社会进入长期的不景气,有人说日本“失去了20年”。在这一背景下,橘木俊诏曾大声疾呼:“一亿总中流时代已经结束。”
此言一出便在日本国内引发了争论,日本学者神野直彦和宫本太郎评价其为“点燃格差社会论的导火索”。随后,橘木俊诏在日本著名出版社岩波书店出版了《格差社会》,就是对这一争论的回应,并针对上述论断的背景、原因及解决方案展开了深入讨论。
国内著名出版公司新经典从日本岩波书店已出版的3200多种“岩波新书”中,挑选出13册中国读者最感兴趣的书目,历时五年,精心翻译、编辑、出版,合称“新经典·岩波新书精选”。橘木俊诏的代表作《格差社会》就在其列。
本书对比了发达国家和日本再分配前后的基尼系数,从科学的数据入手,追问格差现象的严峻状况,揭示了一直不受重视的年轻人失业、女性贫困、老年人无依无靠等社会现状,并提出解决之道。作者站在经济学家的高度,书写了对弱势群体的人文主义关怀。
可以说,橘木俊诏是研究日本当代社会阶层、贫富分化问题上无法回避的一位学者。
格差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何为格差社会?“格”即等级,“差”乃差距,“格差社会”就是指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社会。
经济大国日本,在其国民的高收入和高消费水平、繁荣的国际都市、现代化的商业模式背后,是巨大的生存压力、大量失业和流浪人员、阶层固化和不平等、逐渐缩小的社会保障网以及生活于其阴影之下的弱势群体。
低收入劳动者增多、平等的机会被剥夺、教育和就业不公日益严重……如今日本社会正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格差社会》准确地把握住了本质,从新贫困层的出现这一现象入手,来重新认识日本社会的现实,认为格差不只是表面现象,其根源是一种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一个阶层固化、无法反映个人意愿和能力的社会不能算是理想的社会。”橘木俊诏满怀忧虑地写道。在日本,社会流动性正在减小,父母职业决定子女职业的比重在上升。“政治家的孩子是议员,医生的孩子还是医生”几乎成为了定律。而问题在于一组悖论:“想要纠正阶层固化,关键是教育”,但另一方面,“一个人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父母的阶层、职业和收入”。
通过历史数据的纵向分析,橘木俊诏一针见血地指出:格差扩大的原因在于雇佣方式的变化、收入分配机制的变化,以及日本经济结构改革所带来的问题:以市场原教旨主义为基础的改革政策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和地区间发展差异的加剧。
通过横向对比发达国家的经验,作者得出结论:在当下的美国和日本,做大的蛋糕并不会惠及底层,只会被上层独享。
难道格差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吗?经过严密的研究论证,橘木俊诏提出,虽然目前格差仍在不断扩大之中,但是日本可以做到在不牺牲经济效率的前提下,兼顾过程和结果两者的平等。而其秘诀就在于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领域。
□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