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对生活的思考———读《活着》有感

刘雪婷
2019-11-18
2959
      通宵拜读了《活着》,窗外一直下着小雨。我仿佛变成了作者,面对福贵老人,听他讲述他一生。我有要窒息的感觉,仿佛石头压在胸口,不知是因为福贵的悲惨经历,还是因为窗外的小雨。
  福贵是个富家子弟,气死了“合力”败光了家产的父亲。母亲生病福贵去城里找医生,结果被国民党抓了壮丁,九死一生回到家。母亲死了,女儿一次高烧没钱医治而变成了聋哑人。儿子因为给别人输血被抽血过多而死。哑女终于找到一个疼爱她的丈夫,却在生孩子时死掉了,多病的妻子也终究熬不过离开了福贵。女婿被砸死了,相依为命的外孙因为急着吃豆子又撑死了。这人间的悲剧全发生在福贵的身上。
  文章最后:“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是佩服福贵的,死很容易、活着很难。只有活着的人才是最痛苦的,他要承担岁月的洗礼,记忆的苦痛缠绕,尽管经过这些难以承受的苦痛,他依旧选择活下来,笑着与相依为伴的老黄牛叨念着自己亲手埋葬的一个个逝去亲人的名字。
  生命中确实充满了意外,灾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但与其忧愁终日,战战兢兢地预知痛苦,不如将意外视为平常,用平常的心来接纳一切。正如作者余华所说:生活其实是没有幸福或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静静地活着。
  阖上书,也阖上这份悲伤的心情,窗外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已停了。我想,余华老师写书不是为了让我们因福贵的悲惨经历而悲伤,而是想让我们像福贵那样面对生活。生活总有一些幸运与不幸,而面对生活有一丝丝孤独的意味。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活着,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坚忍,顽强。这应当便是生命的力量吧。
       □鲍志坚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