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见读书在古人眼里是何等的重要和高尚。但如果只把读书当做为了前程仕途的“敲门砖”,那未免把读书看的太世俗了。要知道,读书的价值在于对一个人情怀的陶冶,并且能形成高尚的品格和卓越的见识,以及对自然社会的洞悉,而养成既有所敬畏,又无所挂碍的智慧与勇气。
对于阅读者来讲,读书会使人更加充实。
读书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读书能够提升文化素养、道德情操乃至业务技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养成了积极、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我们从上幼儿园、小学起就开始接触书籍,从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考试获取文凭。走向工作岗位后,依然延续学生时代的读书习惯,在纷繁的社会环境静下心阅读,走进一片新天地,把生活中的寂寞时光转换成精神享受,从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在阅读中感受生活的真谛、生活的乐趣,会使人更加充实。
读书要读好书,做到开卷有益。涉猎广泛,就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诸子百家无所不晓。读书要注重读经典之作。比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奥斯托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还有鲁迅、矛盾、老舍等文学泰斗的作品。四大名著更应该拜读,从中不仅能吸取文学养分,更能获取处世经验。读古典名著有时一知半解,但每次重读都会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把握,会有新收获。
读书能获取前行的动力。我从小就喜欢读书,既喜欢唐诗、宋词、元曲,也喜欢“四大古典名著”,每次拜读时,就像走进了不同的历史阶段,感受风云变幻。从事宣传工作后,更喜欢读《林海日报》,读党建刊物,对于新闻写作者来讲,创作者都会遇过瓶颈期,当才思枯竭之际,阅读报纸、刊物,很快就能被一条消息、或一段文字激发出灵感,产生对阅读的依赖性,坚持写作,读书成就了我的事业。长期坚持阅读使我积淀了文学功底,并运用到写作中。
看来,坚持多读书、读好书,方可积少成多,完善自我,定能有助工作,充实生活。
□包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