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大杨树林业公司∶ 追“新”逐“绿”让生态“底气”更足

唐永朋
2025-01-09
1576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采访组记者 李鹏飞 包文君

寒冬时节,大杨树林业公司生态功能区内山林寂静,白雪皑皑。2024年12月17日,森林资源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殷海波和徐彦超迎着清晨第一缕朝阳,乘车前往涉嫌非法占用林地的可疑地块进行核查。

车窗外的寒风卷着地上的积雪,不时刮起一阵阵白毛风。“今年雪大,前天外出核查的地块雪都到膝盖了。”徐彦超感叹道。

非法占用的林地大多集中在树林深处,车辆无法到达,工作人员需要徒步穿越林海。雪地靴踩在厚厚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2024年,大杨树林业公司将自然保护地管理部(天保办)与森林资源管理部、森林调查设计大队、大杨树奎勒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优化整合,成立森林资源管理中心,对森林资源进行更加有效的监督管护。曾经是森林资源管理部科员的殷海波与曾经是森调大队调查员的徐彦超成了森林资源管理中心的员工,这对新搭档一同奔走在生态保护的一线。

“优化整合后的森林资源管理中心,打通了壁垒,减少了工作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与职能交叉,定位更准确、职能更清晰、流程更顺畅、工作更高效,切实强化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森林资源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田野介绍说,现在由森林资源管理中心统一调配森林资源管理和具有相关森林调查职业技术资质的工作人员对可疑地块进行核查,一趟外业调查就完成了,不用再反复跑现地,节省了时间、人力、资源,以往工作需要两三天,现在最快一天就完成了。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大杨树林业公司以经营管理架构优化整合为抓手,在组织机构上做减法,合并优化部门,将原有38个部门、单位整合为30个,其中公司总部15个部门整合为12个,压减20%;基层单位由23个整合为18个,压减21.7%。通过改革精简整合职能,在森林经营、森林管护、森林防火、产业转型等领域,分别设立森林经营中心、森林资源管理中心、应急事务中心、产业发展中心,着力培养一支理念新、素质

高、技能强、会经营的队伍,将原来局部的“小圈子”变为现在整体的“大协同”。

结束了一天外业实地勘察及内业整理工作,记者随徐彦超返回了大学生员工公寓,食堂、家电、学习桌椅等一应俱全。在大学生员工食堂,生烤鸡腿、牛肉炖冻豆腐、肉末蒸蛋、炒青椒……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品新鲜出炉,大学生员工们围坐在一起,一边享受美食,一边交流工作和生活中的点滴,欢声笑语回荡在食堂的每一个角落。

“食堂每天都会更换食谱,我经常将菜品拍下来,分享给家人朋友。”2024年分配至公司审计部的大学生员工王雪峰告诉记者,没有食堂时,大家总是点外卖,偶尔集资去小饭店改善伙食,每个月要1000元左右伙食费,自从有了食堂,大家不仅能吃上热乎饭,还吃得很健康,有了家一样的感觉。

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公司以“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各项制度,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生态系统,持续在人才服务与保障上下功夫,吸引青年人扎根林区、奉献林区。

公司健全了以综合考核评价为基础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位置。设56个科副职岗位,开展科职人员竞争上岗工作,除53名科副职人员顺利竞争各自报名岗位外,提供3个科副职岗位鼓励大学生员工和优秀管理岗人员积极参加竞争上岗。

“竞争上岗是最好的舞台,可以公开公正选拔人才,起到正向激励作用。”现任公司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副主任的刘继阳2012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大杨树林业公司,先后在多个岗位历练,通过这次干部竞争上岗脱颖而出,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新的岗位,新的起点。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抓好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和属地阵地共建工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提档升级。”刘继阳信心满满地说。

如今,公司现有的92名科职人员中,有才华、有闯劲的“80后”“90后”挑起了大梁,科职人员在年龄上分布趋于合理,形成梯次。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持续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用好的作风、好的制度把好员工选出来、用起来,让忠诚、干净、担当的员工有奔头、有平台、有作为,凭德才、凭实绩选拔、使用干部,有效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大杨树林业公司党委书记孙庆喜表示,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鲜明体现“选”的标准和条件、“用”的目的和依据,做到以事择人、依岗选人、人岗相适,不断完善落实有为有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引导干部当好改革促进派、实干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