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专员办事处成立初期,我即由林管局党委推荐,林业部研究决定,被正式调到专员办事处工作,在专员办工作了8年多直至退休。当时,监督工作还在起步,处于摸索阶段。这时专员办的工作干些什么,怎么干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一切还在摸索。
新成立的监督部门的中心工作,就是有效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我根据林业部提出的“控制森林资源消耗,抓住采伐总量、运输总量、销售总量三个总量”的要求,总结了当时开展资源消耗检查的经验教训,探讨了“三总量”检查的方法。经过反复推敲,从当时林业企业管理水平出发,确定了检查内容和工作方法,编制了一整套满足要求的表格,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林业局森林资源消耗的实际情况。
这一时期,我参加了专员办组织的1991年对黑龙江省松花江林管局的牙布力、伊春林管局的新青、合江林管局的鹤北和牡丹江林管局的东京城4个林业局森林资源消耗“三总量”检查。
1992年组织了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管局的松岭、新林两个林业局“三总量”检查。1993年对松花江林管局的方正、牡丹江林管局的东方红林业局对森林资源消耗的“三总量”检查。同时组织了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7个主伐局,呼伦贝尔盟地方林业系统的柴河林业局“三总量”检查。在制定1993年“三总量”大检查方案时,为客观地反映每个森林资源消耗单位的真实情况,对每个细节都仔细考虑,采取了对应的措施。对检查中使用的表格反复推敲,使之达到科学化、合理化,简便易填。
1992年,为了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所属17个林业局进行“三总量”检查和森林资源消耗审计,我拟定了森林资源专项审计和“三总量”大检查方案。我受范树德专员的委托,在“三总量”检查前召开会议,讨论方案,部署工作。对抽调参加检查的66名林管局派驻林业局森林资源监督人员提出要求,将人员分组。在检查中,除了承担我所在组的检查质量和技术责任外,我还召集参加各检查组的专员办事处内人员开碰头会,写信向他们提出要求,交流情况,统一标准和方法,使检查工作顺利进行,达到了方案的要求。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1991年采伐限额执行情况有了总体的了解和认识。
1992年,我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管局所属的一个林业局检查森林资源消耗“三总量”时,这个局的一位局长曾与我同期在东北林业大学学习。他当时讲,我马上就要退休,看在老校友的面子上,请老弟高抬贵手,给予照顾,让我体面地下来。在检查中,我发现这个局超量采伐问题比较严重,我没有考虑任何私人感情,实事求是地下了结论。我那位校友的态度可想而知。检查工作刚刚结束,检举我们在检查中大吃二喝的检举信已经从中纪委转到了林业部。好在林业部参加检查的同志如实向部领导汇报了情况。有几个单位过年过节送来红包,我坚决退了回去,一个单位硬留下来,我以这个单位的名字存到储蓄所,待这个单位领导再来开会时,把存折给他让他自己去取。
1991年,我参加对黑龙江省4个林业局的“三总量”检查,检查的都是国家二级企业。企业领导很怕查出问题,摘掉国家二级企业的帽子。在某林业局检查时,林业局的领导干部透风要给我们送金戒指,我坚决不要,林业局也没敢送。1993年检查黑龙江省某林业局“三总量”工作结束后,局业务部门的一位负责同志送给我一件价值200元左右的衣服,我坚决不要,让司机送了回去。这位业务部门的领导同志给我打电话说:“老刘你真不够意思,不近人情,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想高升吗?”
几年来,内蒙古专员办进行的“三总量”检查,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了森林资源消耗情况。专员办建立后各年份的“三总量”检查,由于方法得当,坚持原则,工作认真,检查得最彻底,林业部驻内蒙古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受到了林业部的表扬。(刘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