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离别的车站

王琦
2025-07-25
2023

柳爱华

      站台的广播骤然响起,机械的声音裹挟着冰冷的仪式感,催促着旅人踏上各自的行程。我站在涌动的人潮中,望着眼前步履匆匆的身影,深刻地领悟到,这世上代表别离的建筑,莫过于车站和机场了。它们像是时光的分岔口,一边系着相聚时的温暖和幸福,另一边却延展着离别后的怅惘与失落。

      记得女儿刚上大学那年,我和爱人执意要送她去学校。我们拖着沉甸甸的行李箱,穿梭在陌生的校园里,急切地想熟悉她未来的生活环境,看着女儿眼里闪烁的新奇与憧憬,我心底却泛起依依的不舍。分别时,她站在宿舍楼下,朝我们用力挥手,笑容灿烂得像春日里的暖阳。可就在她转身的瞬间,我的心仿佛被狠狠揪住,眼泪便不受控制地奔涌而出。为了不让彼此担忧,我们都选择在转身时默默流泪,自那以后的每一次送别,都是这般光景重现。

       女儿读大学期间,车站成了我心中又爱又恨的所在。每个寒暑假期,我的情绪总在迎接她的雀跃与送别她的怅惘间往复。犹记得大一那年寒假结束,我提前三天就开始为她打点行装,把毛衣小心翼翼卷成紧实的圆筒,再塞进真空袋,只为能腾出更多空间多装些吃的,我甚至悄悄在她的化妆包里塞了两包润喉糖。送行那天,她行李箱的万向轮在车站光洁的瓷砖上划出刺耳的声响,候车室的长椅冰凉,我们并排坐着,她刷着手机眉飞色舞地跟我分享着校园趣事,而我却心不在焉地盯着电子屏上不断跳动的车次,默数着还有几分钟检票。直到她起身时,我才惊觉自己刚才根本没听进去她说的话,只记得她羽绒服袖口处磨起的毛球,还有背包带子上晃荡的黄色小铃铛。她回头笑着对我说:“妈,你别送啦,我又不是小孩子。”我嘴里应着:“知道了”,身体却不由自主地跟着挪到了安检口。看着她把身份证贴上闸机,“滴”声响起,那道蓝色的塑料帘子轻轻晃动了几下,她那扎着马尾辫的身影便彻底融入了人潮。转身时,我猝不及防撞上一个装满橘子的编织袋,那酸甜的果香瞬间弥漫开来,混合着突然涌出的泪水,糊住了整个眼眶。此后四年,每个开学季都像一场约定俗成的仪式。每次目送她拖着行李走进候车室或消失在安检口,那小小的身影渐次被人群淹没,心头便空落落的,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东西,跟着她的脚步一同被抽走了。

       还有那年,我带着父母赴京求医。陪着他们辗转于各大医院,挂号、检查、取药,终日奔忙。待尘埃落定,我再次立于离别的站台。他们将去石家庄探望舅舅,而我则需返回内蒙古家中。父亲依旧一副故作轻松的样子,拍着我的肩膀宽慰道:“别担心,我们硬朗着呢。”母亲则在一旁默默地整理早已收拾妥当的行李,她的动作略显迟缓,眼神中满是对我的不舍与牵挂。望着他们两鬓丛生的白发,我蓦然想起儿时每次生病,都是他们守在床边,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如今,轮到我为他们忧心了。登车前,父母提起行李,朝我轻轻挥手。我强忍在眼眶打转的泪水,挤出一丝笑容叮嘱:“路上注意安全,到了来个电话。”他们点头应下,就在转身的刹那,我看到母亲飞快地抬手擦了擦眼角。那一刻,我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攥住,酸涩难当,风驰电掣的和谐号呼啸而过,仿佛也发出了一声悠长的叹息。 

       我明白,人生是一场由无数离别与重逢编织的旅程。我们总在不舍中挥手作别,又在期盼中期盼着重逢的来临。下一次面临分离,我依然会红着眼眶挥手,依然会在转身时悄然拭去眼泪。但我也深深地知道,那些散落在站台上的泪水,终将会浇灌出重逢时更加绚烂的花朵。恰如潮水退去,仿佛卷走了所有痕迹,却在沙滩上留下了斑斓的贝壳——那正是对下一次潮汐相拥的美好期许。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