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来自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系列报道之二

包文君
2023-12-12
4481

■本报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刘洪林 赵兴祖 赵佳佳 包文君 通讯员 秦粤 王刚 周亮 李达

冬日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漫天雪花悄然飘落。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间,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掩映其中。

绿色是这里最靓的底色,生态优势是这里最大的优势。

浩浩山川美如画,荡荡河水映初心。2020年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全国一盘棋”中,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落子如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聚焦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青山为琴、林海为弦,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生态保护成效,不断厚植生态发展“底色”,绘就绿色发展“成色”。

生态兴则文明兴,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更是一份写在职工群众心里的答卷。

以防为先厚植生态发展“底色”

整洁的办公楼、标准化的实验室、整齐的库房……温河分公司森防站党支部书记、站长闫维平与职工们正在进行松材线虫病DN A提取工作,“我们用核酸检测的方法,提取木屑内蛋白,快速检测出是否含有松材线虫的DN A。”闫维平告诉记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0年以来,共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任务26万亩,全面完成“四率”指标。今年6月首次进行飞防作业,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发展蔓延,产生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达3820万元。

2020年至今,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48.5万亩,全面完成“四率”指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成效,迈出了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建设的坚实步伐。

绿色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底色和价值,生态更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务林人肩上的责任、前行的动力,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既是守土之责,也是发展所需。

2020年以来,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在新班子的领导下,干部职工牢记“国之大者”,逐绿前行,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担起了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职责使命。

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位于林区腹地,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是森工集团直属单位中唯一的“一局两址”经营单位,地域上由公司总部和温河分公司构成,公司总经营面积为410657公顷。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地缘环境的复杂性,让这里森林防灭火形势极其严峻。

火险“虎视眈眈”,森林“安然无恙”。公司紧紧围绕森林防灭火“三大体系”建设和“三个不发生”的总体要求,全力以赴抓牢抓实森林防灭火工作,切实做到责任落实、防火宣传、防火培训、队伍建设、设备维护、制度建设、火源管控、联防联动、督导检查“九个到位”,织紧织密森林防火防控网,实现连续17年无人为火灾。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公司领导班子的履职尽责、离不开公司党委的谋篇布局。“自2021年以来,公司结合森林防灭火工作实际,先后增加了运兵车、水罐车及无人机等近30台(辆)车辆和设备,在各类应急抢险工作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应急事务部党支部书记、主任王鹏表示,有“钢班子”才能带出“铁队伍”,公司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全链条发力、全方位监督、全覆盖宣传、全过程参与,全面构筑起森林防灭火的坚固防线。

实干为要绘就绿色发展“成色”

巍巍青山,离不开林业职工的保护。

寒冬,午后,和往常一样,陈思文从林场出发,到责任区开展巡护工作。作为温河分公司莫那根林场职工,从2021年开始,他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莫那根林场林长责任区域管护员。

为当好森林的“守护者”,33岁的陈思文足迹踏遍了莫那根林场生态功能区的每个角落。

与林为伴,守护青山。陈思文对记者说:“这几年,公司打击乱砍盗伐、滥捕滥猎的力度越来越大,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有了很大提升,但我们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林长制的核心就是责任制。2021年,根据《内蒙古森工集团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要求,公司吹响了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号角,确立了公司、林场两级林长制体系,明确目标责任,构建起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奖罚严明、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

坚决守好这方碧绿、这片蔚蓝、这份纯净。在矢志不渝的绿色坚守中,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着眼大局的思考、斩钉截铁的决心和精准发力的举措,量变累积成质变。

随着“林长制”工作的深入开展,伊图里河生态功能区的一片片森林,都有了专属的守护者。公司积极与牙克石市、鄂伦春旗两地人民检察院沟通协调,共同制定了“林长+检察长”协同工作机制方案,充分发挥多方合作作用。结合林场实际情况,制定了林场林长制工作督察办法、考核标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构建起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体系,以林长制促“林长治”,筑牢生态屏障,严守生态红线。

为保护好森林资源不被破坏。近年来,公司重拳出击,持续开展打击毁林开垦和非法侵占林地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重点时期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专项整治行动等,收到明显效果。2020-2022年间,公司打击处理涉林案件46起,进一步维护重点区域生态安全,受到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的表扬。

举全公司之力高质量实施天然林保护、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态保护恢复综合治理等国家重大生态工程,从2020年至今累计完成森林抚育63万亩、人工造林1.1万亩、补植补造4万亩、退化林修复5.5万亩,越来越多的绿色在伊图里河的山水间蔓延。

12月的大兴安岭北风凛冽,在温河生态功能区内的莫那根苗圃内,莫那根林场党支部书记、主任付英志正带领职工们进行苗木防寒工作。“我们在苗床上覆盖一层雪,加盖一层防寒毡,再覆一层雪,起到减少水分蒸发、隔绝雨雪、储存热量、保护根系的作用,增强苗木抵御低温冻害的能力。”付英志说,莫那根苗圃成立于2020年,目前共有各类苗木600余万株,这些苗木将全部用于公司人工造林、补植补造、退化林修复等工作中。

与此同时,在距离莫那根苗圃400多公里远的大其拉哈林场(中心苗圃)内,700余万株云杉、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幼苗正静静地躺在防寒毡内,为明年的成长积蓄着能量。

从2020—2023年,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共培育云杉、樟子松、西伯利亚红松等4321.64万株,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品质优良、品种多样、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优质用苗1315.1万株。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森林面积由2015年的341384.2公顷增加到2022年底的343960.4公顷;森林覆盖率由83.13%提高到84.97%;森林蓄积由3239.8万立方米增长到3947.7万立方米;活立木蓄积由3359.2万立方米增加到4135.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森林面积连续双增长,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得到了双提高。

以绿为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的是狍子的标本,它是我们林区常见的一种野生动物……”在伊图里河湿地文化展馆内,十余名来自根河市小天使亲子早教中心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奔赴一场快乐的研学之旅。

伊图里河湿地文化展馆于今年8月建成,总面积716平方米,共分为四区一室,主要介绍林区的开发建设历程、公司生态保护建设成果、野生动植物分布、湿地自然资源概况等,展馆陈列了林区开发建设以来木材生产和生态保护建设的一些实物工具、照片和野生动植物标本。

“这个湿地文化展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我们还义务提供解说等服务。”公司自然保护地管理部副部长王杨告诉记者,展馆的投入使用,起到了很大的科普宣教作用。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野生动植物的乐园。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生态功能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分布有脊椎动物399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91种;野生植物83科、255属、482种,内蒙古自治区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20余种,常见药用植物290余种。

近年来,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通过宣传宣教,加强巡查管理、湿地公园建设等一系列具体措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保护意识。利用“爱鸟周”“世界湿地日”等重点时段,大力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加强候鸟迁徙通道及栖息地巡护管理,对候鸟迁飞通道、野生动物集群活动区、栖息地实施巡护监测,密切观测候鸟种群迁飞、分布情况和数量变化,为候鸟迁徙、栖息营造一片净土。

加大湿地公园建设力度,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公园内河流的水源涵养和典型的寒温带湿地生物基因库的作用,全面提升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对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实行全面、全方位保护,建设珍稀物种的栖息繁殖地,保持湿地生物多样性,提高湿地生态功能,促进生态持续好转。

如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公司全体干部职工的共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初见成效,伊图里河林业有限公司正展现出绚丽新景象……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