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补植修复正当时 绘就生态新画卷

包文君
2025-10-28
1660

□本报通讯员 李崎岑

近日,根河森工公司远征造林队伍前往大杨树林业公司奎中林场,高质量推进大兴安岭嫩江上游水源地保护治理项目补植修复工作。

该公司召开专题会议,对补植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从人员调配、车辆配置、设备检修,到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各个环节,制定详细计划和应对措施,确保森林防火与营林生产工作协同推进。

“我们先对地块进行了全面勘察,根据立地条件确定了差异化种植方案。”现场技术负责人刘世民指着刚清理出的带状空地介绍道。造林队员正按照4米×4米的标准株行距开挖种植穴,每个树穴直径约50厘米。造林队员邵良刚抹了把汗,蹲在新挖的树穴旁,演示种植要领:“穴底要垫些松土,让苗木根系自然舒展,这种‘带状清理+穴状整地’的造林方式,既能有效保持水土,又为苗木生长留出了充足空间,这是保证成活的关键。”

为确保造林质量和成活率,该公司严格执行三级管理验收,本着“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开展作业单位自检、基层单位二级检查、公司三级检查,对不合格单位进行通报或处罚。组建技术指导小组,全程驻守作业现场,每一步骤均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执行。刘世民向作业人员强调说:“我们要求种植穴深度必须达到30厘米,定植后还要浇透定根水,最后覆盖松针保湿,像照顾‘孩子’一样护好每一株幼苗。”

该公司要求各作业单位做好清洁文明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避免出现客、货混运情况,确保造林期间的车辆运行及生产安全。各单位要一手抓造林工作,一手抓护林防火,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公司共承担49987.15亩的造林任务,为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我们从4个基层单位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这支100多人的专业队伍,全力推进补植工作。”森林经营中心党支部书记庞洪斌介绍说。

作业现场,工作人员分工协作,整地、运苗、挖坑、假植,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正是这些忙碌的背影,让绿色得以蔓延,让希望扎根土壤。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