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森调队员的苦乐人生

spring
2016-08-16
2224
      盛夏,林中万物生长的季节,同样也是林区森调队员最辛苦的两个月。头顶烈日,蚊虫叮咬,路险湿滑……,这些状况一次次考验着森调队员们的意志力和战斗力。有些人在这一行一干就是几十年,森调事业上也不断有新鲜的血液注入,秉承着初心,他们将用一代代沿袭下来的品质为林区生态建设贡献力量。
      “突突突……突突突……”,一阵阵摩托车发车的声响,黎明时分,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调查规划院森调三大队303项目组项目经理曹盛国又开始了今天的工作。今年36岁的曹盛国从事森调事业已有10多年了,确定好今天要完成的第一个角规点后,他们把摩托车停在了路中央,他笑着向一脸疑惑的记者解释到:“进入山里,防火就是首要任务,尤其是在春季,为了防止温度过高的摩托车排气筒接触到草皮引发火灾,每次我们都会将摩托车停靠在路的中央,这些小细节都是靠大家多年的经验总结下来的。”
      曹盛国指着眼前的山坡说:“今天,我们要做的第一个角规点就在上面,从这座山爬上去,再从对面那座山下来,做完100个角规点才算完成今天的任务。”记者跟随着曹盛国的步伐向山上走去,山体十分陡峭,只能用脚趾着地,顺着“Z”字型往上爬,有时候站不稳还要倚靠双手的力量抓着草皮或者树枝前行,除了身边人的喘息声和蚊虫发出的“嗡嗡嗡”声,在大山深处再听不到任何的声音。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海拔765米,垂直水平距离110米……”曹盛国一边看着仪表盘一边说。记者见到,曹盛国与同事分工明确,一人记录,一人测量,这个点做完,又马不停蹄地前往下一个点。这样险峻的山体,他们几乎每天都要爬上几次甚至几十次。
      除了体力上的严重透支,他们还要时刻提防草爬子的叮咬。春季是草爬子活动比较频繁的季节,而夏季正是小咬、瞎蠓活跃的时节。曹盛国的脖子上布满了草爬子叮咬过的痕迹,他回忆着说:“每次下山都会检查身上是否有草爬子,有一天竟然在身上发现57个草爬子,很多时候在路上行走根本感觉不到被草爬子咬了,跑山这么多年,被草爬子咬是经常事,好像身体里有抗体了,也不怕它们咬了。”
      傍晚,记者来到森调一大队所负责的汗马自然保护区。队长曾庆山告诉记者,汗马自然保护区的地址地貌比较原始,很多地方根本没有路,他们只能空投一部分人去保护区内部,留下几个人在保护区外围作业。白天来根本见不到森调队员,只有傍晚这个时间段他们回来了才能见到。有的时候作业区的面积大,一天完成不了,他们还要在林子里呆上2-3天才能回来。
      在一大队森调队员临时居住的“家”中,记者注意到,这个由木杆作为框架,外面围着透明塑料布的大帐篷里面共住了9名森调队员。厨房与卧室仅有一层木板之隔,屋外的房檐上是他们晾晒的已经湿透的衣服。条件之艰苦,常人难以想象。“我们早就习惯外业生活了,现在的条件比起以前已经改善很多了。”一大队101项目组经理韩思伟笑着说。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第二天,森调队员韩思伟、任增光等人4点左右就得出发进山作业,这次进山,他们已经做好了住几天的准备。任增光说:“有的林班和林班之间的距离比较远,一天走不完,就要在野外搭建简易帐篷住一晚。晴天还可以生火晾晒衣物,如遇雨天,帐篷内外都是水,一个晚上基本上睡不了觉,也就是稍稍休息一下。”
      打开任增光的笔记本电脑,他用儿子的照片作为屏保,“山里没有信号,离开家两个多月了,有时候想孩子了就打开电脑看看。”任增光意味深长地说。外面下起了细雨,任增光不由得望向屋外,笑着说:“快了,快了,再有半个月就可以回家了……”。   (米何妙子 迟战云)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