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清风徐来 花自盛开 ———林海日报社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纪实

朱高华
2018-09-18
1887

         ■本网首席记者 赵佳佳 8月27日,第五届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好记者讲好故事”评委会公布初赛结果公示公告,林海日报社记者刘颖成功晋级全国选拔赛。她以《握着你的手》为题,讲述林区护林守绿的故事,相继在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和二等奖、林区“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建功新时代”青年演讲赛荣获一等奖……林区声音传向区内外,展示了林海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的精神风貌。

        《林海日报》创刊于1953年,65载春华秋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在一代代林海报人中传承、创新与发扬,报社综合实力逐步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特别是在提升编采队伍能力与素质中,林海日报社党委引路子、出点子、压担子,积极发挥编采人员的优势、补齐短板,努力更好地服务林区改革发展。
        增强政治素质 着力“强内功”“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会议提出了‘九个坚持’‘一个中心环节’‘五项使命任务’ ……”8月28日下午15时,林海日报社二楼会议室内编辑部党支部全体成员正在进行专题学习,他们既是党员,也是林区新闻编采一线人员,像这样的学习每周一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报社编辑部编采人员28人,占报社职工总数的50%,党员21人,占编采人员总数的75%。根据编辑部党员多,在编采人员中比例大的特点,编辑部党支部把理论学习作为切入点,牢固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通过微信工作群发布、采编人员集中学习、参加行业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政治理论素质,夯实业务水平,着力“强内功”。
        组织编采队伍学习,进一步加深编采人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对林区转型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推动工作创造性开展; 开展了以“你在为谁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讨论,促进编采人员转变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开展“强素质 练内功”有奖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巩固与强化“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成果,增强编采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手抄党章100天”竞赛;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工作,把干部职工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信心干劲凝聚到实现工作新突破上来……编辑部党支部创新思想工作载体,以青年职工喜闻乐见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形式,以“干什么、学什么”和“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注重学习“实、做、严、促”,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准上乘、工作作风踏实的新闻采编队伍。
        建设全媒体队伍 打造“多面手”
        “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新时期媒体融合发展对传统媒体记者和网站编辑的职业技能与媒体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林海日报社在队伍建设中为之进行着不断探索与实践。

        当前,报社以建设全媒体采编平台为抓手,全力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现已形成集报纸、杂志、网站和“两微一端”为业态的全媒体矩阵,并坚持“移动优先”的理念,建立起了“报、网、端、微、视”五位一体移动矩阵。2017年3月,林海日报社成为新华社现场云全国首批合作方之一,报道资源直接进入国家通讯社的传播平台,提升了报社的新媒体报道传播力和影响力。
       报社编采人员自我加压,紧跟媒体融合发展新时代,充分利用新华社现场云平台,将文字、音频、图片、视频、直播流等形式广泛应用在林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林区年度工作会议、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旅游节、护林守绿的务林人等重要时间节点、重要采访主题报道。目前,已播发“现场云”报道160场,最高单场参与观看人数近19万,累计浏览量200万。近日,林海日报社荣获新华社“现场云优秀创新奖”,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获奖媒体。
       报社的记者和编辑在具备传统的新闻采写能力、专业素养、职业操守等素质要求的基础上,通过专题培训、实战演练、业务研讨、观摩交流等方式,不断增强更能适应竞争与发展要求、更具时代特色的全媒体素质,向全媒体记者、全媒体编辑转变。
       深化推进“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这是报社提升编辑记者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16年开始,形成了总编带队,部主任、编辑、记者组成采访组共同走基层的长效机制。采访组深入基层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写出一篇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并利用新华社现场云、林海日报官方微博、微信同步发布采访内容,打破部门界限,以采访小组为单位,生产全媒体产品。编辑不再只是“坐在板凳”上改稿,记者也不只会写稿、摄影,实现了编辑记者人人都是全媒体业务与技能的“多面手”。
       建立人才队伍激励机制 提供“平台广”
       2017年,报社通过民主评议、职工打分、业务评比等方式,开展了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选树活动,选树了1名首席记者和2名首席编辑,建立人才队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报社通过编前会、“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多层次提高编采人员素质,持续为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的平台。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媒体全景解读、智慧林业及云计算大数据的林业应用、新闻采访与写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等10门专业课程; 先后派出5人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报业协会、国家林业局、内蒙古统战部、内蒙古国资委等相关部门、行业的专业培训; 举办林区骨干通讯员培训班,聘请中央、自治区媒体的资深专家授课。
       报社实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绩效考核,组织开展了标题制作竞赛、稿件质量竞赛、导师带徒、在新闻实践中练兵、量化考核等活动。在文体活动中,利用五四青年节、记者节、端午节等节日,开展各类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鼓励报社员工参加国家、自治区和林区组织的演讲赛、艺术节、知识竞赛、羽毛球等活动,充分关心关爱编采人员身心健康,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报社共有7名同志获得中国报业协会、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企业报协会好新闻一、二、三等奖;有1名同志获得呼伦贝尔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17年,在2017(第二届)全国党报网站高峰论坛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媒体融合研讨会上,林海日报社报送的论文《打造三个中心 推动有效融合 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荣获全国党报网站“媒体融合理论研究与实践”优秀论文三等奖;在中国报业十九大融合传播峰会上,林海日报社《十九大精神进生态建设一线》被评为“中国报业十九大融合传播优秀作品”(创新类)。《不忘初心跟党走 大山深处夕阳红》获得“中国报业十九大融合传播优秀作品”(报道类); 共有5名同志获得中国企业报协会好新闻一、二、三等奖;有1名同志在自治区新闻战线第四届“好记者讲好故事”演讲比赛中荣获三等奖;1名同志获得林区十佳青年歌手荣誉称号;报社网络部荣获林区十佳杰出集体,1名同志获得林区十佳杰出青年提名奖。
       栉风沐雨见肝胆,砥砺奋进续华章。林海日报社不断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媒体融合水平、区域发展水平、科学管理水平,讲好林区故事、传递林区声音,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不断创造新佳绩。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