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来自得耳布尔林业局的报道之一
本网走基层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孙勇 冬梅 见习记者 米何妙子
初秋的得耳布尔层林尽染,远处的卡鲁奔山美丽如画。放眼望去,森林带着一种成熟的色调,显得苍郁、丰富和深沉。微风吹过,金色树叶洋洋洒洒飘落,不时有成群的鸟儿飞过。
得耳布尔林业局始终把生态保护建设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林区生态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他们以实施“天保工程”为中心,把拓展生态文化作为重点,将加强生态功能作为主线,突出了林业作为生态建设主战场、务林人作为生态建设主力军的重要地位和重要责任,全力推进得耳布尔林区的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一系列有效的保护和培育,使得耳布尔林业局的森林面积达到233055公顷,森林蓄积达到2086.09万立方米,活立木总蓄积达到25110871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91.27%。生态功能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栖息地和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一
今年,得耳布尔林业局全面推行森林管护内部购买服务,林业局与8个场级承接单位签订了购买服务责任书,承接单位与管护员签订了管护内部购买合同书,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责任与奖惩。同时,林业局以“打造文明窗口、创造一流业绩”为宗旨,在各管护林场陆续开展了以“文明管护、规范服务、保护环境”为内容的优秀管护站、最美管护员、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年度优秀管护站、最美管护员、先进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营造出“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
在距局址40公里的蝴蝶泉森林资源管护站,记者见到了“最美管护员”49岁的陈梦海。陈梦海个子不高,一件洗的发白的桔色巡护服罩在身上使他更显消瘦,黝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还要老。老陈从事管护工作已有18个年头了,他巡护的林班最远的距站里10公里,一个来回就是一天。午饭只能在野外对付点,一值班就是14天,瘫痪的老父亲就只能交给爱人照顾。陈梦海说,生活上的困难好克服,可情感上愧疚却无法弥补。管护员这活儿,责任不小,作为土生土长的林业人,陈梦海在得局的亲戚、朋友也很多。一次,一个最要好的朋友要进山拉籮子,陈梦海把他截住了,说啥也不放他进去。那人生气了,一甩袖子,扭头就走了。要知道,老陈父亲生病住院时,一直是这个朋友帮他照顾啊!说起来这件事儿,陈梦海一声长叹!老陈说,到了夏天,看到满眼翠绿,听着小鸟的叫声,那就一个“美”呀!林业局在工资、待遇上总不忘咱们管护员,我又被评上“最美管护员”了,让我干着更来劲了!
二
记者在驱车前往康达岭林场的路上,看见每个入山的岔口处都装上了大铁门,门上还上了锁,在大门两侧挖开了两米多宽一米多深的沟,挖出来的土又培到沟的上面,这样一来,车辆都无法直接进山了。防火办的周信昌主任介绍说,林业局要求一年四季全时全域封山管理,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山。我们在各个入山路口通车处都安装了大铁门并上锁,对所有进山人员进行登记、查验。减少了人为对森林植被的破坏,从根本上杜绝了火源的入山。林业局每年春季防火期都要延长一个月,到7月15日才会结束,快扑队员一直在战区坚守。每年防火紧要期时,林业局抽调机关的科长、科员充实到快扑队伍当中,白天与快扑队员一同进行体能和防火知识训练,晚上还要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本职工作做完。
林业局森防站负责得耳布尔地区10万亩生态功能区的病、虫、鼠害的预测预报、防治、检疫任务。森防站站长白忠文从事森防工作已经35年了。每年四月份到十月末,所有业务人员都要轮流上山驻点监测疫情,到了蜱虫高发期的时候,站里的女同志和男同志一样,也要上山做实地监测,没有一个偷懒喊累的。同时,他们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减少了病虫害发生,保护了这片森林。
三
在得耳布尔林业局永青林场宜林荒地上,生产二队的队长白庆栋正带领22名林场职工在秋风中进行移树。
“再往前点,再来一点,好!落!”随着话音的落下,小型挖掘机也把刚从路边移过来的山丁子苗木落到了路基下面的树坑里。
“把胶带拿过来”
“来,咱俩一起缠!”
记者不明白为什么要用胶带把树皮缠上,白队长介绍说,移树的过程难免会伤到树皮,用胶带把树皮缠上,一是保护了树皮不被破坏,二是保存了水分,能提高树的成活率!”
据了解,今年林业局利用宜林地、路边空地和旧林场场址造林等方式完成了1200亩的退耕还林任务。截止目前,他们已落实退耕还林场地1368亩,栽植樟子松苗木,移植山丁子、稠李子等苗木。今年,林业局与8个管护林场签订了森林抚育内部购买协议书66份,森林抚育购买服务合同书9份,天保工程补植补造内部购买协议书22份。截止目前,已完成森林抚育167205.45亩,其中内部购买服务133744.05亩,购买服务33461.4亩,补植补造10000亩。
白桦种子园项目位于康达岭林场康达岭施业区38、39林班,总规模57.5公顷,是2011年由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后筹建的,也是林区唯一一家选育、培育优良白桦树种的基地。他们邀请东北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刘桂丰教授和赵曦阳博士,深入白桦种子园规划用地和苗圃现地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并与林业局就白桦种子园建设项目建立了长期科技支撑合作,共同推进白桦种子园项目建设工作。
种子园主任王建国介绍说,林区范围内造林所用白桦绝大部分源于天然林所产种子,后代没有经过测定和鉴定,遗传品质优良无法保证。建立现代白桦种子园,可以提高种子的遗传品质,确保种子的稳产高产,提高白桦造林的良种使用率和造林效益。项目建设以来,已陆续开展了白桦第一代种子园的建立与经营技术的研究;白桦花芽分化、花期与传粉、受精与结实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辅助授粉、施肥、树体管理等技术,促进幼树开花结实期,促使种子园稳产高产;收集各种白桦优秀育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