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小、老、穷”局的华丽转身

叶桐
2019-01-24
1268

      我出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深处的偏远山沟———伊图里河林业局。由于历史上的过量采伐,这里可采资源濒临枯竭,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困扰着林业局的发展。
      我小时候常听长辈们说伊图里河是“小、老、穷”局,那时候不知道是啥意思,渐渐长大了才明白:“小”是局小,面积小;“老”是局老,建局早;“穷”是局穷,资源少。记忆中那时的伊图里河局,山上透亮,树木稀松。职工家属的居住环境也很差,几乎家家都是“板夹泥”的房子,雨天屋内接雨,晴天上房补房。那时候林业职工的工资很低,家里都很穷,孩子们穿的是带补丁的衣裤,父母买点啥都得算计着花钱。大家都舍不得吃穿,攒点钱给孩子以备急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伊图里河局改变了单一吃“大木头”的思想,大力发展林产工业、多种经营等替代产业。1997年,自治区、林业部将温河施业区划归伊图里河局,为这个局缓解“两危”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林业局改变了以往采伐树木多,更新林木少的局面,全局上下掀起了植树造林的热潮,大力培育后备资源,目前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3.54%。
      2008年,伊图里河局拥有在职职工2000余人,管护面积40余万平方公顷,财务账面上的流动资金只有200多万元。新班子给全局职工许下了一个承诺:3年内职工人均工资达到林区平均水平。职工群众为之精神一振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丝怀疑:多少年都未能改变的穷局面,岂是一个承诺就能实现的?结果2007年末人年均工资9478元,2008年增长到11082元,2009年增长到12206元,2010年达到16395元。3年下来,工资增长水平超过了当初承诺的增资额度。2011年,林业局人均工资较2008年初增加了131.5%。至此,伊图里河局结束了拖欠工资16年的历史,实现了既无内债,又无外欠的良性循环。2016年,林业局继续增加职工工资,增资率达12.05%,人均年增资4700元,增资后人均年工资达44142元,且每年工资平稳增长,腰包鼓了,职工们更有尊严了。
      居住条件是反映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前,这里职工的住房可以概括为“一拥挤、二简陋,三破旧”,居民能住上砖木结构的瓦房简直就像一个梦。为了提高居民的住房质量,2015年,林业局对301国道沿线两侧及6个林场的2300余户破旧的板夹泥房屋及危房彻底拆除,对大其拉哈、觉苟荀、库布春3个不保留林场的800余户居民进行深山远山生态移居,对喀喇其、银阿两个保留林场重新规划建设。至此,破旧的板夹泥房屋彻底消除,职工们都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砖平房、楼房里,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实现了质的飞跃。
      40年弹指一挥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伊图里河局实现了凤凰涅?,摘掉了“小、老、穷”的帽子。漫山遍野绿树葱葱,职工的生活宽裕,林场居民举家搬到了镇区生活,还有很多家庭开起了私家车……伊图里河林业局的变化,是40年来全中国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是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成就了人们幸福的生活。 (王刚)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