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同心共筑“绿色梦”———得耳布尔林业局连续6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纪实之四

叶桐
2019-04-26
1674

      兴安3月,白云如丝带般装点着蔚蓝色的天空,绿水青山环抱着美丽的得耳布尔小镇,炊烟袅袅、楼宇林立,一幅生态宜居的画卷彰显着和谐之美。
      站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遥望那山峦起伏的兴安岭,它绿得深沉,绿得浩瀚,宛如一道天然的屏障。这绿色,铸就了得耳布尔人的光荣梦想,实现了得耳布尔林业局连续6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
      全民动员抓森林防火,群防群治保生态安全,这是得耳布尔人誓言世代守护这抹绿色立下的“军令状”。沿着历史的轨迹,踏着绿色的征途,记者一路探寻他们捍卫绿色兴安的动人故事和感人画面。
      防火红旗高高挂 全民皆兵守山林
      得耳布尔林业局康达岭林场居民养殖区有一面红色防火旗,旗杆足足有2米高,每当它高高升起时,家家户户犹如“约定”般烟筒不冒烟、不生火做饭,而这样的默契早已形成多年。
      “进入防火期,每到大风天气,这院里的防火旗就升起,护林防火家家、人人都有责,我们都是驻村消防队的一员。”养殖户王文阁告诉记者,他1967年出生于康达岭林场,至今从未离开,从小接受防火宣传教育,四级风以上停止一切野外用火,升旗就是代表着不能生火做饭。以前每家每户都早起把炉子多烧点火,锅里闷着馒头,中午就着咸菜、喝点开水简单吃点,等晚上刹风后再点火。2008年林场通了长电,如今风大时大家能吃上口热乎的饭了。
      康达岭林场距离局址约50公里,是得耳布尔林业局唯一一个有住户的保留林场,共有29户住户,其中11户是养殖户,他们生活在森林腹地,在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火险隐患。为做到家火野火一起防,康达岭林场针对林场职工、住户、养殖户的特点和实际,采取成立驻村消防队、签订吸烟保证书、加强应知应会防灭火应急演练等行之有效地宣传教育和举措:
      ———“八种教育”,对在职职工抓班前教育;对家属抓轮流值班检查教育; 对智障人员抓看护教育;对学生抓防火课教育;对入山人员抓预防扑救教育;对离退休人员抓活动日教育;对矿山外来人员抓防火意识教育;对闲散人员抓声像教育。
      ———“四个重点”,以管火先管人,管人先管思想为重点;以社会宣传、教育为重点;以火险高,人员多,交通远的部位为重点;以森林防火宣传教育从儿童抓起为重点。
      ———“五项措施”,在防火宣传教育上明确职责,实行单位包职工;职工包家属;家属包小孩;学校包学生;宾馆包旅客的防范措施。
      把宣传教育作为森林防火的第一道工序,致力于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和法制观念,这实则是得耳布尔林业局狠抓思想防线务实作为,康达岭林场仅是一个成功缩影。
      此外,从粉刷大字上墙到五色彩纸标语迎风飘; 从组织中小学生和职工游街宣传到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多年来,防火宣传教育的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日益丰富、目的更加明确。如今,得耳布尔林业局还以得森简讯、本地电视台及“互联网+防火”为主渠道,构建了“图、文、声”立体网络宣传格局,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防扑火责任感,使职工群众实现由“要我防火”向“我要防火”的自主行为转变。
      有一次,居住在得耳布尔林业局居民区的4个小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铁路33公里处,机车甩瓦,冒烟起火,4个孩子来不及回去通知大人,用在学校学来的灭火方法扑救灌木火。这就是广泛宣传防火教育的显著效果。“身在林区、防火第一”不仅仅是口号,更如那面红色防火旗一样,深深烙印在得耳布尔林区每个人的心上。
      打好防火“主动仗”多方共唱生态歌
      面对严峻的防扑火形势,得耳布尔林业局不单兵作战,而是将全局的生态功能区划分成八大“战区”,坚持打总体战,林业、地方、铁路、电业、根河林航站等几大系统在森林防火工作中齐抓共管,与此同时,各单位各部门不断夯实自身防火工作,有效地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
      铁规重律为防火工作保驾护航。每逢防火期,由林业局、森林公安、林场等单位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防火工作组,在各进山路口设卡、走进森林腹地进行武装三清、深入辖区居民家中宣传防火知识,成为防火战线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得耳布尔森林公安局机关干警和下属3个派出所,在防火期内所有警力下沉、全员出动,并对妨碍和威胁森林防火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得耳布尔森林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彪坦言,得局防火工作能取得6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成绩,得益于有关林业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的细化,使执法更有针对性,切实发挥铁规重律下对森林防火震慑和保护的作用。
      “清单式”管理控火源。比利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项目部防火专责马猛超告诉记者,采矿区外来务工人员较多,他们对林区防火意识比较淡薄,工作中他们会锁定抽烟人群并列出清单,使管理更有针对性。长期工作生活在林区,让“外来人”马猛超,从一名防火知识的初学者,逐渐转变为防火工作的宣传员、监督员、管理员。
      ……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得耳布尔林业局十分重视集中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森林防火工作,充分发挥林业局的主导作用,每年召开10余次森防指会议,专题研究落实森林防火工作; 发挥属地政府和部门的支持配合保障作用,地企联合开展专项清查,杜绝祭祀烧纸和输电线路防火安全隐患; 发挥气象部门的科技信息作用,及时掌握天气状况,有效实行人工增雨,有效形成防火工作的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得耳布尔林业局在群防群治工作中注重抓联防,在抓内部联防工作中,打造内部防护圈。针对局址周边林缘地带住户,实行“十户联防”制度,轮流值班,互相监督安全用火;林场与林场结成联防对子,发现火情共同出击,确保实现“打早、打小、打了”;在抓外部联防工作中,打造外部防护圈。加大同根河、莫尔道嘎、金河、额尔古纳等周边单位的沟通,签订联防协议,建立策应机制,确保做到”一方有火、多方增援”。
      得耳布尔林区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一级火险区,这里存在着气候不利、可燃物多、雷击多发等不利因素,实际上,得耳布尔局并非“一把火”没着,60年来该地共出现森林火情近百起,皆未蔓延成灾。事实证明:得耳布尔林业局重宣传、重联防、重配合的森林防灭火群防群治工作切实构筑起了保护绿色的钢铁长城。
      “得耳布尔林业局取得60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的成绩,凝聚着几代得耳布尔人的心血和汗水,这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林业局局长朱文杰表示,我们将继续强化森林防火工作,巩固成绩,保持荣誉,为建设美丽林区,打造祖国北疆绿色万里长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嫩叶吐新绿,花开又一年。看吧,那幅绿染兴安、百业兴的盛世蓝图在兴安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手记:护林防火,人人有责,森林防火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才能抓好。60年来,得耳布尔林业局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坚持打“总体战”,林业、地方、铁路、电业、根河林航站等各单位各部门始终秉承着“一片林、一家人、一条心”,地区百姓全民皆兵自觉参与到护林守绿的行动中来,切实做到了群防群治、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实现了万顷林海的绿色永驻。
      森林防火是生态保护和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抓森林防火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忘守护绿色的初心,牢记生态保护建设的职责使命,为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做贡献。 (本报首席记者 赵佳佳 记者 朱高华  通讯员 王秀凤 刘利)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