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48小时,林区多云或小雨,东部为易燃级到极燃级,其余地区为可燃级……”5月8日早,甘河林业局源江管护所驻站护林员于文君在森林巡护记录本上写上了这么一行字,此时的时针指向8时30分。昨夜一场冷雨,空气湿润微凉。古鲁耐管护站,位于甘河林业局源江管护所东南10公里处,距甘河局址55公里。一座站,两个人,守着源江管护所100林班的林间沟壑,期间的苦与乐,只有驻站护林员最能体会。
9时20分,驻站护林员郭洪泽和于文君一块儿走出了管护站外,两人认真调试着长筒风力灭火器,启动、端起,动作一气呵成,“轰轰轰……”长筒风力灭火器瞬间响起轰鸣声。风力有增无减,他们仔细整理着管护站东侧大门被大风吹褶皱的防火标语。“我驻站巡护已经14年了,说实话,这工作很寂寞,但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坚持,看好入山人员和车辆,辛苦点不算什么……”说起当驻站护林员,于文君说出了心里话。
“习惯了,谁来了我们都要认真登记,防火是大事,可马虎不得。”郭洪泽快言快语。古鲁耐虽小,因其扼守着源江管护所生态功能区而显得异常重要,况且生态功能区入山口复杂、河流众多,更是让驻站护林员不敢有半点马虎。巡护是忙碌的,也是寂寞的,陪伴他们的只有两条狗,还有林间清脆的鸟鸣声和无边的绿色。
上午11时,入山车辆和人员多了起来,因为管护站和防火卡杆有80米的距离,他们只要听到汽车的马达声,就要快步小跑,耐心地查看入山手续,仔细地问询,从不怠慢。驻站护林员一共4人,他们分工明确,每半个月一倒班,哪块是重点火险地段、哪块需要频繁巡护,在交接班的时候都要互相说清楚,以避免盲区死角。
到了午饭时间,他们拎起塑料大桶走向远处的溪流,冰河初开,他们再不用凿冰取水了。他们精心饲养的两条狗儿欢快地跑来跑去,好像为他们引路。“吃完饭,你去巡护,我堵卡,咱俩分工明确,有情况随时联系。”小小的管护卡站中,两人似乎有说不完的话。他们都曾经当过快扑队员,都曾经与火魔鏖战过,对大森林都有着无限的眷恋之情。方便面、馒头、火腿肠、咸菜,饭菜很简单,他们却吃的津津有味。“要学会知足,没事儿我们就听听下载的音乐,到河边走走,这不挺好的吗?”于文君笑着说。
“这儿的手机信号很不好,可我每天都给家里人打电话,要不他们惦记……”于文君做过胆摘除手术,他经常要走出卡站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手机信号,给家人报个平安。郭洪泽患过滑膜炎,另外两名驻站人员分别患有心脏病和风湿病。“驻防队员年龄都偏大,有的58岁了也没有离开护林岗位……”郭洪泽不无感叹地说。
下午16时30分,风力渐弱,林间静谧清爽,不时传来鸟儿的啾鸣声。“现在我们护林员经常能看到灰鹤从身边飞过,这可是以前这儿没有的鸟类,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于文君在林间河道巡护着,身后已是浅浅的绿意……(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