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早迎春风染绿岭——绰源林业局春季造林纪实

郭卫岩
2019-05-23
1534
       温暖的5月,内蒙古大兴安岭终于从漫长的冬眠复苏,地表返浆,正是植树造林的好时节。内蒙古大兴安岭绰源林业局迎着春风行动起来,山坡上、沟塘中满是忙碌的人群,他们就是绰源林业局的所有男职工,他们不仅要完成顶浆造林的植树任务,还要身背防火机具、背包,时刻进行防火待命,“双重使命”的他们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绿色尽染山岭。
       2019年,绰源林业局共承担占地恢复、生态脆弱区恢复、重点区域绿化和2017-2018年补植补造等人工造林任务共计4.3万余亩,任务量是往年的3 倍。为做到防火造林两不误,绰源林业局采取超常规措施,举全局之力,克服时间紧、人员少、任务重等诸多困难,调动全局党员干部职工全部参与到国土绿化植树造林工作中,抢抓有力时机开展植树造林,推动国土绿化行动向纵深发展。
       生态脆弱区恢复,就是在土壤瘠薄干旱、极端缺水的南坡上利用鱼鳞坑整地的方法,栽植一些适应力较强的树种。绰源林业局今年的生态脆弱区恢复工作量是400.5亩,五大林场、防火办、森调队等单位的专业森林消防队员和快速扑火队员们义不容辞的担起了这个重担,由于这样的干旱阳坡大多是陡峭的石坡,极其坚硬,因此整地的工作量加大了数倍,这些树坑可谓沁满了工人的汗水。有时遇到实在无法刨动的石块,就只能按照鱼鳞坑的水平线上移,以确保整地工作的保质进行。
       梨子山林场92林班生态脆弱区恢复造林地,绰源林业局防火办的全体职工们正在进行“客土”回填,由于这里土壤稀薄,他们只能靠这种方法来栽植树苗。这里的平均坡度均在50度左右,且平均分布着60厘米见方,50厘米深的树坑,拖拉机都无法将这些营养充分的“客土”运送到坡上,只能依靠人力运输。山坡底部,数十名男同志锹铲飞舞,不断将编织袋和胶桶填满“客土”,并托到同伴的肩头;山坡中部,数十名男同志肩扛编织袋、手提胶桶,不断将“客土”运送至各个树坑中;山坡上部,女职工们将地膜平整的铺在坑床上, “客土”传送交响曲在这里火热进行着。
       在这火热的画面中,坑床上的地膜格外引人注目,防火办主任张峻涛为我们解答了这块地膜的妙用。
       林业局机关党委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环境保护志愿者也全部投入到2017-2018补植补造工作中,他们分成八个组,在梨子山微波路内进行补植补造。他们起早贪晚、中午带饭,穿梭于山林间,用辛勤的汗水栽下一棵棵落叶松、云杉幼苗,浇灌绿苗嫰枝。
       青翠两岭生态功能区内,职工们也在忙碌,这里曾经是林场居民的生活区,自2008年起,生态移民工程逐渐将这里还原为自然状态,现在职工们将进一步进行植被恢复,将曾经的建筑用地变为森林植被。
       由于绰源林业局国土绿化任务苗木需求量大,现有的苗木不能满足今年造林绿化的需要,因此从外部引进大量优质苗木。为保持这些苗木的水土墒情,有效缩短缓苗期、提高成活率,绰源林业局森林经营管理处、防火办、电讯管理处、森防站和物资供应处等单位近百名职工投入到外购苗木的假植工作中,森林经营管理处和验收大队也将所有技术人员全部分配至各造林现场,负责全程跟踪进行技术指导。
       早迎春风染绿岭,播种希望正当时。巍巍群山在绰源林业广大干部职工的“漂染下泛出片片新绿。在这大好的春光里,一片片新绿深深根植在兴安大地。(赵淼)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