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阿里河林业局机关榛子培育基地,放眼望去成行的榛子迎风摇曳。大地里,机关干部有的除草,有的施肥,忙碌而有序。
据了解,自2014年阿里河林业局举全局之力发展榛子产业,各单位区划榛子经济林造林场地,确定榛子经济林造林计划10000亩。18个单位干部、职工从5月开始采取改造和野生榛子移植方式,经过一夏天的奋战,完成榛子经济林造林12500亩,当年榛子苗长到20—50公分,当年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
也是那一年,林业局机关干部开始榛子造林生产任务,20个部委科室、153名机关工作人员参加种榛子劳动,将生产任务分解到每名机关工作人员,男职工每人9亩,女职工每人5亩,各部委科室分别与林业局签订《榛子林栽植责任状》,将榛子造林任务与部门奖金挂钩,并作为兑现年度目标责任书的否决指标,共种植榛子1155.5亩。同时,森经处派技术员跟踪检查指导,发现造林不合格,现场立即整改,经过自检、机关总支检、林业局检“三验制”进行验收。经过几年的精心抚育,按株行距50公分一棵,造林成活率达到91.8%以上,榛子最高达1.3米以上,部分榛子已结果,成为阿里河林业局榛子培育基地。
局机关工会主席侯胜涛笑呵呵地说:“这几年,局机关党员干部在种植榛子中付出辛勤的汗水,有时候部门人员劳动一天,顾不上换下汗渍衣服,马上就加班处理部门业务。许多党员干部带病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像监督办李忠患有心脏病、腰间盘突出;劳人科杜旭东双脚裸积液;审计科刘冬患有严重性腰间盘突出都坚持劳动,充分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他们不顾蚊虫草爬子叮咬,顶着炎热,轮起镐头、铁锹挖坑、栽植。部门与部门、人与人比造林进度、质量,谁也不甘心落后,把荒山荒地变成了一片绿油油的榛子林。”
来到这片榛子培育基地,望着那山、那林、那人,似乎看到了阿里河林业局产业富裕之路在这里孕育出了新的希望。 (栾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