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召开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建议研讨会

叶桐
2019-07-25
1469
       本网讯(记者 赵佳佳)7月24日上午,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根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会议中心,召开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建议研讨会。
       会议指出,当前,全球面临大自然的危险衰退“史无前例”,物种灭绝率在持续加速,针对这一问题,全球各方必须为了公共利益、实现发展与保护双赢付诸努力。2020年 《生物多样性公约》 第15次缔约方大会将在中国云南昆明举办,制定2021-2030全球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多年来,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始终致力于建立国内外自然保护区互动融合、协同共建的工作机制,全面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世界领域的“大保护”生态格局。目前,已有13个国家123个保护地加入联盟,不仅构建了跨区域、跨国界开展生态保护的联动格局,而且架起了全球自然保护地之间开展高层次、多领域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为实现 《生物多样性公约》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利用、公平获取和惠益分享的目标,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有责任和义务为之提出合理化建议意见。
       会上,来自13个国家100余位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执行委员和各方代表,就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提出建议,从最能够增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效率、最大化减少各方对自然保护地威胁、最大化保护自然保护地体系价值3个方面进行了分组讨论。
       据悉,《生物多样性公约》(简称CBD)是一项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的国际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1992年6月5日,由签约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签署,于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大会是全球履行该公约的最高决策机构,一切有关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重大决定都要经过缔约国大会的通过。截至目前,《生物多样性公约》共有36个国家、196个缔约方。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