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举行全球跨界保护经验交流和建议研讨
本网讯(记者 刘磊)7月23日,2019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年会暨跨界自然保护地研究与管理合作研讨会开幕式结束后,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举行了全球跨界保护经验交流和建议研讨。
来自中国、南非、俄罗斯、巴斯塔克、尼泊尔、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19位专家进行了典型经验发言。专家们围绕中国北疆亮丽风景线、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南非跨界保护区的历史和经验教训、巴基斯坦保护区与中国保护区合作的经验、国际自然保护地中汗马生物圈保护区的跨界保护成效及重要地位等课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国家‘两屏三带’ 生态战略格局东北森林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一圈三区五带’总体格局的东北生态保育区、是自治区‘三山两沙四区’ 以保护恢复森林植被为主的天然脊梁……”第一位上台发言的管理局规划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宋百忠从生态区位、生态价值、民族文化及森林步道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内蒙古大兴安岭。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执委会会议。会上,联盟执委会、顾问委员会、秘书处等30位专家讨论通过了联盟执委会工作报告、联盟章程修改、执委会和顾问委员会成员增补、跨国合作内容、联盟工作计划、汗马宣言,并对2021联盟成员大会召开时间和举办地进行了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