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John Mackinnon眼中的大兴安岭

叶桐
2019-07-29
1431
       ———访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顾问委员会成员John MacKinnon

       本网见习记者 米何妙子

       在2019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年会现场,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仙风道骨,动作敏捷。像个好奇的“老顽童”,不断地用手机记录大自然中常人难以发现的珍稀物种,对各类珍稀物种的名字及其在世界各地的家族史更是如数家珍。他的名字是John MacKinnon,中国人叫他马敬能,更有人亲切地称他为“老马”。
       John MacKinnon 博士是英国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著名鸟类学家,也是欧盟生物多样性项目官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主席,同时担任欧盟、中国湿地保护体系项目的首席技术顾问。著有17部著作,参与制作过多部电视纪录片,在生态环保领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中国鸟类野外手册》 就是John MacK-innon博士参与编写的。
       说起大兴安岭,John MacKinnon博士并不陌生。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我至少来过大兴安岭八次了,这里是个神奇又有趣的地方。我喜欢自然的东西,当我进入到大兴安岭腹地时,非常开心,感觉像到家了一样,我想念这里的朋友,更惦记我的老朋友‘乌林’。”
       John MacKinnon 博士是一位富有国际主义精神的科学家,曾在牛津大学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Niko Tingbergen,并取得动物行为学博士学位。与其高深的学术造诣相比,John MacKinnon博士在日常生活交际中却非常平易近人,将众多智慧和年华奉献给了中国乃至亚洲的野保事业。
       “我感觉这里有了很大的变化,自然保护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森林保护体系的改革也在很多方面有了提升,自然公园体系也建立得很好。我认为,这和之前相比已经变得越来越好了。”John MacKinnon博士如是说。
       作为一位生物多样性专家,John MacKinnon 博士从18岁起就从事野外动物考察。在亚洲工作近40年,长期致力于亚洲国家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其在鸟类、哺乳动物多样性等多个领域成绩斐然。他可以栩栩如生地模仿鸟类的叫声和肢体动作,引得大家开怀大笑。上世纪80年代,他来到中国,参与拯救大熊猫的项目,并在西双版纳、鄱阳湖、广西、海南及香港长期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现任中欧生物多样性项目官员。他曾任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组长10年,为中国政府提出了未来15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议。
       针对中国对于生态保护建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他表示,其他国家的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民众和孩子们要求政府采取更多的行动。但在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严重性,并要求民众引起注意。在这一点上两者有着极大的不同。中国在这一方面是有着很大的优势的,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可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在生态建设方面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种树的数量比其他国家加在一起还要多。其他的国家可能会担心经济发展、社会、政治等问题,而中国更致力于环境保护等问题。
       就是这么一个可敬可爱的老人,在大自然中踽踽独行,穿梭在各种自然环境当中,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贡献了一生的力量。他笑着说:“我喜欢自然保护区,所以任何有关湿地公园的想法都非常吸引我。希望更多的朋友能来到大兴安岭,欣赏这片的原始的景色。同时,我也希望我的一些计划能对这里今后更好的发展有一些积极的影响。”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