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见习记者 米何妙子)7月24日,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在根河源湿地公园举办培训研讨会。
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顾问委员会成员 Frederik Johannes Venter、John MacKinnon针对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生态恢复作了指南培训。
Frederik Johannes Venter 着重从分区;环境影响评估;道路;食宿设施;生态旅游经营活动;游客管理、标准、认证和审核;设施分级与游客报告系统等八方面,对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的规划及开展,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详实培训。并提出了保护地生态旅游发展的五项原则:防止或尽量减少对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建立可与当地社区协商并使其参与的平台;为当地人民创造并保留就业和商业机会;确保公众可进入保护地开放区域就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文化特征等进行观察、娱乐、教育和欣赏;确保提供高标准的环境教育和解读服务。
John MacKinnon 就如何恢复保护地边界内的自然栖息地生态功能和恢复原有的生物多样性提出了四条黄金法则:恢复,注重自然修复,减少人为干预;识别自然栖息地的残余斑块,并引导这些斑块自然地向退化土地扩展,而不是对恢复区进行清理并重新种植;如果由于人类的活动而改变了土地剖面和水文状况,恢复土地剖面和水文状况就至关重要;不要试图通过引进外来物种来改善环境。
会上,马拉穆列什山脉自然公园管理局局长Maria Catalina Bogdan、意大利内布罗蒂地区自然公园管理局主管Filippo Testagrossa、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赵亚辉、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林业研究所助理教授Rajan Subedi 等分别针对《马拉穆列什山脉自然公园的生态旅游》《生物多样性样线:通过小型哺乳动物检测内布罗蒂森林地区环境的案例》《中国淡水鱼类的物种多样性、分布与保护》《环境恶化:将薇甘菊转化为堆肥作为尼泊尔保护区栖息地保护的潜在选择》等典型案例进行了经验分享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