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博克图铁路机务段刘长庆
■娜仁托亚
刘长庆是博克图铁路机务段职工,在博克图铁路工作了22年,从小爱好文学写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红刺儿》和《草地狼动物小说专集》;作品《草地狼》《兴安之巅》《永远爱你们的扎尔基》等多篇中篇小说在《青年文学》《小说月报》《中国铁路文学》等刊物上发表;近期还参加了《乌奴耳要塞》和《哈铁百年史话》的编写工作。现任呼伦贝尔市作协理事、哈尔滨铁路局文联副秘书长。
刘长庆的精神特质中充满了英雄情结,从小听过的英雄故事,他从不会忘记。他说,英雄的精神和事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该被永远传承和赞颂。他曾用多部文学作品讲述了博克图这段红色革命历史,更与工友们一起亲手雕塑了英雄张国政塑像,成为博克图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标志。
1932年,爱国将领苏炳文在海拉尔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抵抗日寇侵略呼伦贝尔。坚持抗战68天后,因弹尽粮绝,4000将士无奈从满洲里撤退到苏联境内。为掩护部队撤退,阻击日军追击,时任呼伦贝尔抗日救国军原东北军38团营长的张国政,率领部队浴血奋战,中弹牺牲。
张国政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染了刘长庆,他多方搜集资料,在2013年编撰博克图镇志的时候,将张国政写入镇志。他用文学的笔锋描绘了张国政英勇的革命精神。这些还不够,他还想用可感知的艺术形象来铭记英雄事迹,昭示革命精神。他决定为张国政塑像。
没有雕刻基础的刘长庆和他的4位工友一起,一点一点将铁熔化,一次一次丰富内容,每一次都感受到英雄的无畏,每一次都感受到今天的来之不易……
现在,矗立在博克图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张国政纪念雕像高5.1米,其中人身像高1.9米,底座高3.2米,喻意1932年东北全境沦陷。基座由14根钢轨焊接组成,喻意东北沦陷14年。雕像上张国政手持钢枪,视死如归,表现出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坚定信念。在雕像的周围用钢铁锻造的兴安杜鹃、芍药花等兴安岭上的花朵迎风绽放,表现出英雄不畏艰难的坚毅品格。整个雕像全部由博克图铁路废旧钢铁零件焊接,刘长庆和工友们历时1年半完成。
张国政的后人听说这件事后,几经辗转来到博克图镇,瞻仰塑像,激动不已。刘长庆向他们介绍了更多的抗联故事和张国政在呼伦贝尔抗日期间的英勇事迹。
在博克图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许多以抗战为背景的铁质浮雕,都是刘长庆利用业余时间制作完成的,记录了发生在博克图镇的红色革命历史。刘长庆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保护好博克图镇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让更多人铭记这些历史,让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捍卫英雄成为一代代人的不懈追求,让英烈精神融入民族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