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傍晚时分,在甘河林业局有限公司生态园西侧的职工文化休闲广场,职工群众便高兴地扭起秧歌,舞出生活的甜蜜,舞出满满的幸福。
“现在生活好了,儿女的工资年年上涨,我们的退休工资足够用了,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把自己的身体搞好,安享晚年了。”原森铁处退休的李成耀大爷边舞边开心地说。
回望“十三五”,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美丽林区的火热实践中,他们牢牢抓住“美丽甘河”人居环境整治这个惠民契机,党员干部把党旗插在劳动阵地,实行“点、线、面、院”同步推进方法,高质量完成了301省道两侧绿化、小区绿化、镇区环境整治工程。并对主要街道两侧进行美化亮化,镇内“三纵五横”主要街道巷道实施常态化环境整治,做到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库西、乌里依特、奇力滨等5个管护所全面实施深山远山搬迁,总计住户1246户,已搬迁至局址镇区1060户,实现局址边缘向中心区域聚集,山上居民向山下集中,降低了森林资源消耗。如今,走进甘河林城小镇楼区,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外墙面、平整的水泥路、干净整洁的楼道。以前因为环境条件差而搬到异地的群众开始重新购置装修房屋,准备搬回来居住了,局址人居环境改善得到了彻底整治,文明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
改变的不仅是城镇面貌,更多的是人们树立了创业奔小康的决心。如何围绕“林”字做文章,让职工更幸福,打赢脱贫攻坚战,一直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甘东管护所管护员刘俊山投资12万元,租买了苇河村25亩荒地培植25万棵云杉苗。他们给予无息贷款3万元,刘俊山自主研发出了微喷、叩石刨坑、移土供养、滴灌供水、支架固树的“五步种植法”,实现了自主脱贫。停伐后,甘东管护所原主伐工队队长吴俊福开始了“黑木耳”培植创业之路,管护所党政班子将办公区、工段废弃房舍2000多平方米和10余多亩地无偿提供他使用。今年,他袋装地摆的7万袋木耳喜获丰收,实现了“袋”里生金的目标。
办好林业转型发展的事情,关键在党建,核心力量在党员。他们弘扬大兴安岭人精神,传承自强不息、勤劳善良等优良传统,打造“甘河好人”、“做雷锋式务林人”品牌,举办经典诵读、道德论坛、兴安大讲堂等,引领文明之风扑面而来。党员干部把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置于林区旅游整体规划中,依托甘河国家湿地公园,将甘河原有的文化长廊、雕塑群、栈道、湿地公园、种子园等旅游资源融合发展,整合人文、环境,用好互联网+、媒体等各类平台,擦亮“两忘桥”、雕塑群、停机坪场区休闲广场、景观管护所重点改造、兴安文化长廊“五大景点”品牌,让“美丽甘河”熠熠生辉。
虽是初冬,在职工文化休闲广场,热情动感的广场舞,让大森林深处职工群众开启了幸福欢乐的模式。(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