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用画笔为宣传林区尽一份绵薄之力

叶桐
2019-12-25
1457
       ———访首都书画院副院长、氤氲画派创始人鲍海泉

       本网记者 赵佳佳

       “从没有这么深入地走进林海雪原,一定会对自己今后艺术生涯有所帮助。”12月18日晚,喜迎“十四冬”、穿越“大兴安”———2019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冰雪越野体验活动走进根河,在欣赏敖鲁古雅风情专场演出期间,首都书画院副院长、氤氲画派创始人鲍海泉和记者简单谈及了当天体验感受。
       头戴炫酷的鸭舌帽、梳着花白的小辫子、笑起来如阳光般灿烂,散发着浓浓艺术气息,鲍海泉不同于其他体验者,对大兴安岭的山、树、林之美有独特的欣赏角度,有时他远离人群独自驻足,望向远方若有所思;有时他坐在车内,透过车窗指向一方树根、倒木连声称奇、美;有时他和身边的友人探讨大兴安岭,研究山脉走向和历史人文……活动结束前,记者有幸与鲍海泉老师促膝长谈,探秘这位画家与内蒙古大兴安岭的故事。
       “与此次森林冰雪越野体验活动结缘,源于一幅画和一个老朋友。”鲍海泉老师直言道。
       氤氲山水画是在继承中国传统山水绘画技法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绘画有关造型和色彩的运用,从而创作出的时而雾霭朦胧,时而艳丽明快的山水画作品,鲍海泉老师大胆的用色以及打破陈规建立新的审美形式,打开了中国山水画的新格局,他的很多作品被海内外友人收藏。
       鲍海泉老师绘画工作室二楼墙上的一幅画有长白山天池出水口的画作是非卖品,作为此次活动主办方之一的鲍海泉老师的朋友看过这幅画作,懂得鲍海泉老师的内心情感,便极力邀请他参加穿越“大兴安”体验。
       鲍海泉老师告诉记者,北京冬季最低气温不足零下20摄氏度,深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感受极寒天气,对自己来说是一次挑战。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神秘与古朴,注定这又是一次探秘之旅,必将丰富画作内容。
       谈及对内蒙古大兴安岭的“初体验”,鲍海泉老师脸上挂着笑,“有种睡不醒的感觉,这里负氧离子高,空气透彻、纯净,体验感超好。”
       在鲍海泉老师心中,大山对他来说是神圣的,心中始终怀有敬仰、尊重,他画的山大都是很耸立,而林区的山、树、林、木很有“搞头”,绝不能简单的作画,最重要是要读懂大兴安岭,深切感知林区的人文与历史,才能达到画中有画、别有韵味。
       鲍海泉老师坦言,他曾三次到访内蒙古大兴安岭,但从没有像此次这般深入的去感知、去发现、去探索,北部原始林区雾凇长廊中的树根和倒木、敖鲁古雅鄂温克布冬霞原始部落的撮罗子、激流河冰河雪道上夕阳洒下密林的景色,在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也成为此次穿越林区的画作主题。
       鲍海泉老师从8岁开始画画,青年时期研习各名家的书画作品之精髓,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李可染先生关门弟子张禄杰先生的开山大弟子,尤喜云、水、雾的形成及细微变化。他说,林区为山水画作品创作提供了极佳条件,尤其是冬到大兴安岭来,远山缥缈、雾凇仙境、炊烟袅袅的小屋、暗涌的河水,尽显粗狂、空灵、宁静之美,希望林区能在青少年一代培养更多喜爱绘画的人,多看、多走、多思考,更好展现和宣传大兴安岭。
       “日后有机会一定多来林区,争取画上100张,做出一个系列创作。”鲍海泉老师表示,作为一位艺术工作者,将用画笔描绘林区的大好河山、人文历史和林业职工的真实生活,呼吁社会各界在林区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为宣传林区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