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向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深情告白

叶桐
2019-12-26
1471
       ———访2019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冰雪越野体验活动体验者

       本网记者 赵佳佳

       4天,32台车,110余名体验者,全程1200公里,穿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腹地。12月20日,喜迎“十四冬”、穿越“大兴安”———2019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冰雪越野体验活动在额尔古纳市画上了圆满句号。连日来,体验者们从了解林区到走进林区,一路领略大兴安岭的神秘与古朴,感受历史与文化。他们通过讲述体验感受、难以忘怀的事、对林区旅游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向内蒙古大兴安林区深情告白。
       向几代务林人的无私奉献致敬
       一首《走上这高高的兴安岭》让无数人对内蒙古大兴安岭魂牵梦绕,来自天津的退休老干部吕金柱同样如此,穿越林区感受颇深,在刘少奇主席纪念林前,他红了眼圈。“1952年,为建设图里河林业局,大批工人、知识分子、退伍军人从全国各地而来,几代务林人献了青春献子孙,让人深受感动,向他们的无私奉献致敬。”吕金柱感叹道。
       奇乾管护中心,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腹地,这里常年有管护人员驻扎,守护着这片沃土,车队途经该地,体验者们品尝了林区“八大炖”。临行前,吕金柱向职工们深深地鞠躬表达谢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站在额尔古捏·昆的山巅上,高挂的太阳明亮而温暖,茂密的树林昂扬挺拔,遥望远处暗流的额尔古纳河水,吕金柱用歌声抒发心中豪情,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感谢林业职工的热情,祝福林区的明天越来越好。
       林区没辜负自己的选择
       王长青,55岁,北京人,毕业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新闻摄影专业,曾就职于中国少年报,擅水下摄影。
       “我是在朋友圈看到这项活动的,一看到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字眼儿,没犹豫第一时间报了名,北京近5、6年没下过一场‘正经’的雪,太想来林区真正地体验一把零下40摄氏度冰与雪的快感,听听脚踩在厚厚的雪地上走,那咯吱咯吱的声音。”王长青操着一口十足的京味儿爽快地说。
       “早上起来在窗户上见了几朵冰凌花,真是太好看了,我对着楼道的窗户不停地拍;冰河雪道漂移,咱北京叫‘豁车’,男子汉的运动让咱看着都热血沸腾,释放野性还真得来这里;在北部原始林区看到那雾凇长廊美景,差点把眼泪都弄下来,这是在北京花钱看不到的……”王长青兴奋的说,来林区前本想拍个主题作品,后来是见什么拍什么,相机里都有了2000多张了,林区没辜负自己的选择,高于期望值。
       “在林区大口大口深呼吸,真是太舒服了,有种洗肺的感觉,心灵得到了净化。”王长青爽朗地笑着,这次来林区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见到鹅毛大雪的场景,当然了,有遗憾才会再来!
       林区冬季旅游项目开发前景很大
       呼伦贝尔中鹏救援队长杨立群,作为此次森林冰雪越野体验活动应急救援负责人全程参与,熟悉的人都管他叫“杨总”。他还身兼内蒙古汽车租赁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内蒙古肥羊旅游创始人、内蒙古地理特约摄影师等多职业,平均7个月在户外,用他的话说:“我的工作是玩,玩就是我的工作。”
       然而,如何玩,去哪玩,哪里玩的好,这是杨立群思考最多、做的最多的事儿。他直言道,自驾游、汽车穿越最大取值是面积,其次是路线,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都具备这两大条件,但唯一的弊端是不能实现信号全覆盖。
       在杨立群看来,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当前,林区正处于转型期,如果能有效利用常年驻扎在林区公路和森林腹地的森林管护站的优势,将其转变为旅游服务的补给站,绘成一张林区旅游补给功能站,并做好路牌标识的指引,这样既能补贴林业职工收入,也能保证喜欢汽车自驾和探险人员的应急补给和及时救援。
       “林区神秘而博大,在旅游景点的打造上要文旅结合,巧妙运用森林文化、民族和民俗、神话传说等,提高讲故事的能力,这样景点才能有亮点、有深意。”杨立群表示,开拓思路,大胆实现跨界合作也是林区旅游下一步应该努力的方向,例如旅游+公益,让热爱公益的人在林区留下爱心,帮助困难职工渡过难关。
       一路走走停停,杨立群用视频、图片在朋友圈推介林区美景与文化,在各个宣传平台上为林区疯狂打call,为宣传林区默默付出,为林区旅游发展不断深思。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