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龙山林业局生态保护建设纪实
记者 刘洪林 朱高华 通讯员 张云峰
《四代人种树》登上焦点访谈,西伯利亚红松科研团队在“新中国70年最具影响力班组”评选中入选“新时代最具影响力班组”,阿北林场荣获自治区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称号……
2019年,阿龙山林业局生态保护建设亮点频现。过去的一年,阿龙山林业局聚焦生态主业,筑牢基层基础,绿色发展的浪潮涌动。
务生态主业 厚植底色
临近年末,一大早,天还没亮,先锋林场第四工队工队长张同林和工队职工已经来到林场场部,准备乘车去几十公里外的深山里进行森林抚育作业,他们随身携带的除了割灌机、油锯等工具外,还有方便面、面包等午饭。
到达抚育现地,割灌机的马达声响彻寂静的山林,清理下的被压木、濒死木的枝丫被整齐地收集码放,技术员跟班作业,修理工随时待命,一切井然有序。零下30多摄氏度的气温,与火热的劳动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今年1-2月的森林抚育任务已经下达,我们每天都是天亮就上山,天黑下山,之所以加班加点,是为了争取挤出点时间,让忙碌了一年的职工们好好休整休整,过个好年。”张同林说,实施购买服务以后,收入向一线倾斜、多劳多得的效果更明显,职工们干劲更足了,平均每人得多收入一万多元。
正如张同林所说,从春到冬,阿龙山人一年四季围着生态转,始终处于忙碌状态。
“想念的媳妇、孩子,你们好,转眼已经来毕拉河驻防11天了,我在这里挺好的,我的兄弟们也很好,都能互相照顾。前几天我们完善营区、整理内务、检修器具、训练演练,步入了规范化、军事化生活。远离咱家,虽然思念,但须坚守,因为守护这片绿色林海,是咱林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咱爸妈那里,你就多操心了,回去我补偿你,给你做好吃的!你辛苦了、辛苦了!驻防任务结束我们就回去了,一眨眼的事儿,听见没?”这是2019年3月6日阿龙山林业局到毕拉河林业局异地驻防的一线职工的一封家书。朴实的话语传递着对亲人的牵挂,更表达着每一名阿龙山人为保护生态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2019年,林区春季森林防火形势严峻,作为雷击火的高发区,阿龙山林业局压力更大。除按照管理局安排,全面做好赴毕拉河林业局和汗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本局南娘河林场靠前驻防外,春防期间,阿龙山林业局以“管住人”为重点,在生态功能区内的32个支岔线设置哨卡,重点路段死看死守,实现了无人为森林火灾的目标。
投入515万元购置防灭火装备、车辆和工器具,提高防灭火基础设施设备水平; 加强望和巡护工作,夏季发生的6起雷击火,全部实现当日火当日灭,并完成了3次外援扑救任务。
与防灭火同步,森林经营适时有序开展。防灭火装备、给养跟车作业,以备不时之需。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完成森林抚育35万亩,补植补造3.5万亩,重点区域绿化造林28.9亩,生态脆弱区恢复造林164.3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5万亩;完成苗木培育457万株,其中西伯利亚红松155万株。对2017-2018年补植补造作业进行“回头看”,完成补植作业4万亩,成活率达95%以上。
强基层基础 逐绿前行
进入冬季,阿龙山林业局苗圃干部职工陆续把院内的积雪收集起来,给大棚内的苗木覆上一层白雪。
“冬季给苗木覆雪是为了春季风大干旱,气温回升快,苗木地上部分随着气温回升,开始萌动,地下部分土还没有解冻,在冬天给苗木覆上雪,让苗木在春季气温回升快的时候,和地下部分一起解冻,保证苗木的正常生长。”苗圃党支部书记曲佳说,不是所有的积雪都适合覆盖苗木,要选上面沙粒状的雪,这样的雪有空隙,便于春季苗木复苏时“呼吸”。
在阿龙山林业局,对生态保护建设工作的干劲、钻劲处处可见。
作为阿龙山西伯利亚红松第三代造林人,营林科科长马立新和他的科研团队依托20年前栽植的西伯利亚红松,建立了母树林基地、采穗圃基地合计1829亩。探索了“低温混沙窖藏催芽法”,连续3年培育西伯利亚红松苗木几百万株,改变了阿龙山林业局树种结构单一,扩大了绿色面积。
阿北林场在今年的造林期间,制作了苗木运输架,以此获得了自治区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称号。阿北林场主任韩国旺告诉记者,苗木运输架的研制,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提高了植树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了运输过程中苗木损伤,提高成活率。
这些是阿龙山林业局提升管理水平、推进创新发展的具体体现。
以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为重点,阿龙山还着力推动整章建制,编制了《制度汇编》,对141项规章制度进行梳理完善,在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健全完善约束激励机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管理效能不断提升。如今,管理标准化、精细化已成为林业局各部门、单位干部职工的行动自觉。
管理为发展,发展为民生。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阿龙山林业局立足资源优势,以奥克里堆山旅游景区建设为重点,积极融入林区旅游发展大局,强化奥克里堆山对外宣传推介,积极鼓励职工借助旅游业平台,通过发展特色餐饮、宾馆住宿等实现增收,同时,通过旅游带动林产品销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发展惠及一方百姓。
针对部分岗位工作人员短缺的实际情况,在人员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合理调整人力资源结构,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通过继续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提升知识水平,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如今,街道干净了,路灯亮了,“花园式”林场建设极大改善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环境,全民健身场馆也将在今年开工……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征程中,阿龙山一路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