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林海日报官方微信
#
林海日报官方微博

字号

A- 小

14

A+ 大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付国栋的防疫日记:“我虽不是党员,也要为防疫做点事!”

朱高华
2020-02-19
1543
        今天是2月19日,是我参与库都尔林业局育林管护所疫情防控战斗的第22天。单位每天出动三台巡逻车,蒙EKJ197就是我的编号。伴着扩音喇叭响亮的宣传声,坐在驾驶员座位上,新一天的巡查任务又开始了。
       依然是一套我熟练的动作,把车速控制在10迈以内,慢悠悠地开在街道和胡同里,一趟又一趟,一圈又一圈,就是为了让每户居民都能听清楚放的啥内容。每天的工作日复一日,流动巡护、劝返回家、提醒戴口罩、疫情知识宣传……不变的是肩上的责任,变化的只有行人的面孔,还有大家防护意识的提高。
       我们所在的原林地区,家家都住平房,分管责任区内的452户居民里,中老年人比较多,成为我们重点监管的对象。记得刚上路时,有些人的侥幸心里真是让人担忧。一旦发现不戴口罩的居民,我们赶紧停下车阻拦:“要么把口罩戴上,要么回家,没有商量的余地,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偶尔也会碰到一两个“刺头”,不愿意听我们劝,那我们也得说,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对方一看“敌”不过我们人强车壮的“阵势”,最后乖乖听话。容易扎堆儿的地方,我们也会特别留心,不给人们聚集的机会。时间长了,大家也警惕起来了,大老远看到宣传车来了,都主动回家了。
       我每天都要做好车辆消毒,所以车里总是弥漫着84消毒液的味道,只能开着车窗透透气,冷点也比闷着强。连续几个小时不停歇的宣传,眼镜的哈气擦了又擦,口罩也湿透了,嗓子又干又哑,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咕咚咕咚大口喝水。由于长时间坐着加受凉,一个司机的腰病犯了,索性我就把他的那份活一起干了,以前半天一出车,现在全天都出车。别看我在车队呆了三十二年,从来也没在当地跑过那么多的路。走多了,也走出门道来了。哪好走哪不好走都摸清了,有的犄角旮旯雪太深过不去,就在附近多绕两圈。我粗略计算了一下,跑遍我们责任区大概五公里路,需要花费一个小时,一天宣传八个小时就能跑十趟、扩音喇叭循环播放60遍。宣传语顺溜还好记,无论咋听,背都能背下来。
       和这辆宣传车每天形影不离,因此也成了我的“亲密伙伴”,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都比家人的多。家人的支持和理解,也是我坚持参加抗“疫”的动力。妻子经营着一家浴池,疫情发生后,主动关门停业。我的想法也得到了妻子的赞同,把家里留存的医用外科口罩、消毒液捐给单位,都是当下紧缺的防疫物资。
       我今年48岁了,一个普通的车队队长,虽然不是党员,也要干出党员的样!过年期间,用私家车接送家远的同事上下班;为居家隔离的同事买生活用品、送送水、倒倒垃圾;单位测温枪没电了,当地买不到纽扣电池,正好家里有备用电池,问题很快解决了……但凡家里有的,能派上用场的,为疫情防控需要出把力的,我都会尽力去做。
       我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去单位报道,测量体温、登记信息、紧接出车,一天不去单位心里还惦记是个事呢!每次巡逻的途中,都能和其他蹲守路口检查的同事们相遇,在零下30℃的寒风里坚守着。还有远在十公里外的老育林地区,为75户居民站岗把关的同事们……说不累那都是假话,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就得有苦不怕苦,有难不怕难。别看我们设备人力有限,“土办法”关键时刻也顶用,咱的工作不白干。
       你看,现在外出溜达的人越来越少了,家家户户大门紧闭,街上冷清了许多,只要老百姓安全居家、安全出行,我们提到嗓子眼儿的心也落地了。大伙儿天天都盼着疫情早日结束,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作为抗击疫情的一份子,有信心、有力量打赢这场战“疫”,相信春暖花开的日子必将到来!(付国栋 口述 陈晓琳 冯国慧 整理)
 
分享至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分享至头条
打开头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