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A+ 大 夕阳红胜火 余热助发展
致一直奋战在林业科技战线工作的老同事们
5月28日,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前夕,记者获悉,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等20个组织,荣获2020年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先进集体奖。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是全自治区唯一荣获2020年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先进集体奖。
深入林业局科技扶贫。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这支林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的队伍中,有花甲之年的老科技“专家”,有德高望重的离退休老干部,有能挥毫泼墨的文艺工作者,他们常年奔走于大山深处、田间地头,传技术、送信息、抓培训、搞服务,勾画出一道美丽的“夕阳红”。
大家都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开展得扎扎实实,有些成效,关键有五。
首先是为企业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服务,把“森林提质”当作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探索森林科技创新,推动生态建设发展。
他们为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林木的多样性,提高森林的整体功能,制定“专家委员会年例会制度”,每年都主持召开各类型的专家委员会考察,调研工作会,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例如2019年召开的“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提质专家调研会”。与会专家认真回顾建国以来森林开发,感到森林生态建设必须以科技为先导,把森林提质的科研一代一代的继承和发展下去。专家还考察了阿龙山林业局阿龙山林场8林班西伯利亚红松种植情况和满归林业局北岸林场37林班西伯利亚红松的花粉传播情况,阿里河林业局在推广种植西伯利亚红松生长情况,形成了《西伯利亚红松良种扩繁造林技术推广》的项目执行报告,《阿里河林业局西伯利亚红松引种植发展历史和现状》的调查报告和阿龙山的《兴安落叶松生产规律调查》科研课题。这次森林提质专家团调研会形成了《以西伯利亚红松造林为主要森林经营新技术,实现提高大兴安岭森林提质的战略目标》会议纪要。确定阿龙山林业局阿龙山林场8林班、满归林业局北岸林场37林班、阿里河林业局阿兴林场133林班,为林区老科协“森林提质”专家科研实验基地,这项工作得到大兴安岭林管局党委和林管局的首肯,并采纳建议落实。又针对大兴安岭南坡的实际情况,把实现森林树种的多样性当作兴林富民的大事,探索引导技术创新,推动森林繁荣,组织专家从外地引进沙果、李子、杏等,积极参与和引导,并开始试种小兴安岭的硬杂木(水曲柳、黄菠萝、椴木等),丰富了林木的多样性,改善林木结构,为森林科技创新推动生态建设做出了贡献。
内蒙古大兴安岭老科协工作者协会在基层调研督导。
其次,他们还创新了科普工作方式,丰富了科普工作内容,突出了科普工作特色。林区老科协充分利用“老山参大讲堂”的科普教育品牌,不断改进宣讲方式,推进宣讲热潮,使“老山参大讲堂”更加贴近职工群众,更加生动活泼。“老山参大讲堂”科普报告团走遍全林区的各局、厂、段队,使职工受教育面达90%以上,即使在疫情期间也通过微信宣传疫情科普知识,号召广大老科技工作者和职工群众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科学防治,不信谣,从自身做起,带动加入抗击疫情。林区老科协绰尔分会创办的科普刊物《翁雅苑》定期刊登老专家撰写稿件“森林科普知识”、“环境保护100题”和“地球之肺——湿地”等专栏,宣传生态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使中小学生,职工群众加深对森林环保重要性的认识,推动了森林科普教育的发展。“老山参大讲堂”每年还在林区的企业党报上开辟科普专栏征文活动,评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四名,起到了扩大森林科普教育面,提高了林区职工群众对科普教育的认知度。
为科技扶贫林区老科协的专家们来到林业生态研究院搞调研。
第三是发挥林区老科协自身优势,做好服务企业,助力企业创新活动,科技脱贫攻坚,为社会发展服务。大兴安岭林区老科协认真贯彻《中国老科协助力企业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和内蒙古老科协的工作指示要求,组织专家学者有针对性的助力企业创新发展。近日他组织的营林专家和防火专家赵博生为首的助企创新科研小组对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的营林防扑火工作预案进行科学规划、网络十大数据管理,实现了森林防扑火组织“可视化”与决策“透明化”,形成了《防扑火预案系统》的路线图。
林区老科协成立了“森林提质专家委员会”“中草药种植专家委员会”和“果树栽培技术专家委员会”三个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更好的研究专业项目,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为决策咨询提供服务,为职工脱贫提供项目支持。开展专项调研、咨询和成果推广把林区的“小科技生态园”推向“大科技生态园”。林区各分会的“科技生态园”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职工脱贫致富的小产业基地。绰尔林业局的果树种植,绰源林业局的芍药园,阿尔山林业局的红景天,吉文林业局的五味子,库都尔林业局的大果沙棘园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序的扩大规模推进发展。林区老科协正在投入更大的精力,争取更多的资金,把这些产业基地扩大发展,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形成林区产业集团,打造林区的生态科技品牌,这些产业基地的发展为林区职工就业脱贫,促进企业创新,服务社会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开辟了产业多元化的创新之路。
这是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瞭望培训班。
四是抓好建立智库,建言献策工作。林区老科协很早就已经建立了老科协会员档案库和老科技人才库。把智库管理纳入日常工作中,由于智库和人才库每年都有所变动,所以他们实行动态管理,每个季度都与各分会沟通了解人员变动情况和数据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林区老科协技术项目库”和“科技成果库”,这是个静态管理库,这样把人才库的“动”与科协成果库的“静”有机结合起来,启动人才培养的接续,明确科技项目的目标,随时把握发展情况,掌握跟踪数据,特别是专家委员会研究的课题都有明确的记载,并随时调取利用,为企业咨询服务,技术服务,人才服务,基地服务提供平台。在建言献策上,每年林区老科协都收集总结大量的基层工作的想法、建议、创新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老科协主持召开专家调研论证会,形成会议纪要和创新发展提纲,送到林管局主要领导和相关处室,研究机构,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林区大面积引种“西伯利亚红松”的调研论证报告和“吉文林业局修建河湾坝保护五味子基地”的调研论证报告及“林区防火要求引进5G技术的报告”都得到林管局采纳认可,并付之实施。为助力企业发展提供依据。全面提升助力企业创新服务质量,不断增强老科技工作者的参与感、认同感和获得感。
为林区职工开展科普知识讲座。
其五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开展各种适合老科技工作者的活动,参与防控的科普及宣传疫情防控和复工积极工作。
林区各老科协会员和老科技工作者通过书法、绘画、摄影、剪纸、诗歌、散文、太极拳等方式进行抗疫活动。通知下发后林区老科技工作者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创作,共发表诗歌、书画、摄影、剪纸二百余幅,掀起创作抗疫的热情,在疫情缓解之后由林区老科协副会长带队到基层一线宣传科学抗疫知识拍了大量的抗击疫情摄影作品,鼓励职工群众的抗疫斗志。各老科协分会还积极响应号召,踊跃为一线捐款捐物,体现了广大老科技工作者的情怀和思想境界,凝聚了林区老科协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用实际行动与全国人民一道抗击疫情,守卫祖国北疆。
林区老科协成立至今,不断在实践中探求,在摸索中前进,一个又一个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在广大会员中掀起了一股“不求名利,只图奉献”的服务热潮,林区干部群众对这支老科协队伍的认知度也越来越高。林区老科协这支一往无前的“劲旅”正用智慧和汗水,帮助一群群勤劳朴实的林区人收获希望和梦想。(刘玉荣 刘占山)